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呂秋遠專欄:政府憑直覺做事 許人民什麼未來 (5011)

$
0
0

呂秋遠/律師在台灣,或許是因為號稱「承襲中華文化五千年的道統」,當社會上發生天災地變時,為官的第一時間的膝反射動作,大概就是所謂的「苦民所苦、為民表率」。不過時至今日,如果還是以這套方式來解決問題,恐怕已經不合時宜,最近的兩個案例,尤其如此。第一件就是長榮航空員工的所謂「颱風假」。每年所謂的「颱風假」其實是「事假」的概念,也就是政府「建議」勞工不要上班,也「建議」資方給工資。長榮航空部分空服員在政府宣布颱風假後,向公司請假,但公司卻以「高達五百人以上請假,無法調度人力」為由,取消許多班機,導致旅客怨聲載道。當記者詢問法務部政務次長,如果有人以「邀集員工集體請假,造成類似罷工的情況」是否涉嫌犯罪時,次長竟然回應,如果有人假借名義強迫他人非自願參與申請「天災假」,帶頭者除強制罪外,也可能觸犯《刑法》第153條煽惑他人違背法令罪,將責成轄區檢方盡速調查,引起社會議論。員工基於自身考量,希望在風險下降的情況下工作,這個對於勞工「心很軟」的政府,不應該恐嚇勞工可能涉嫌何等犯行,而是應該要求勞動部檢討,在颱風每年都會侵襲台灣的情況下,是否應該在注重勞動安全的前提下,賦予勞工帶薪防颱的權利。縱然基於公共運輸特性,也應盡可能的寬鬆解釋所謂的「集體休假」,責成公司在調度人力上要多做準備。然而政府現在「苦民所苦」的方式,竟然引用《刑法》恐嚇勞工,引用八竿子打不著的法條,讓勞工懷疑在颱風天請事假不能集體行動,否則會有涉犯煽動犯罪的可能性,藉此移轉旅客對於航空公司調度不力,以及政府在公共運輸上必須更重視勞工權益的義務,這是第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例。其次,因為尼莎颱風吹垮和平電廠輸電鐵塔,引發電力吃緊,行政院發函給各公家機關,要求每日下午1時至3時將冷氣調為送風模式,其他時段室內溫度控制則不得低於28度,並且列為績效考核標準。這種方式,「看起來」確實簡單易懂,而且貼近民心。畢竟當用電吃緊,政府帶頭節約用電,豈不是美事一樁。這與經濟不景氣時,就率先限制國民旅遊卡或是公務員帶頭凍結薪水成長,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對於公務員的期待,非常極端,擺盪於聖人與米蟲之間。公務員符合義務,就是聖人,公務員期待權益,就是米蟲。這就是所謂的「為民表率」。然而,公務員用電,究竟佔全體國民用電的比例若干?最大的用電量,不就是來自於工業用電?而要求下午1時到3時不得使用冷氣,究竟是折磨公務員,還是引領企業節電?公務員在暑氣逼人的情況下,又如何戮力從公?大家想著如何用冰塊、電扇消暑,其中消耗的人力與物力又是多少?行政院能提出任何數據做為佐證嗎?還是就像法務部次長一樣,憑直覺判斷請假究竟有沒有涉嫌犯罪?如果我們把行政院當作公司,這間公司的老闆,又如何能帶領不斷被削減待遇的員工創造績效?面對問題,政府應該做的,不是應該檢討法令,或是檢討發電來源,或是工業用電與民生用電的比例?怎麼會以最直覺、最原始的方式來解決爭議?現在已經是21世紀,不再是民國初年,在所有的消息都可以迅速查證與傳播之際、在勞工權益逐漸高漲之時、在公務員特別權力關係已經不是主流之說,政府是不是應該想想,你要許人民與你的員工什麼未來?用腦沒這麼難,真的。

更多呂秋遠文章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