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解嚴30周年】陳菊:不忘初衷 改革必可成功 (3597)

$
0
0

前言:經歷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台灣於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30年了,台灣的民主路,從牙牙學步逐漸成長茁壯至而立之年,《蘋果》論壇特別規劃專版,回首過往我們有哪些成果?前瞻未來我們還要再做哪些改變?以迎向下一個30年。血淚痛史篇──不忘初衷 改革必可成功陳菊/高雄市長、美麗島事件受刑人30年前的台灣。那是一個肅殺的年代,充滿著幽暗、恐懼與恐怖;那也是一個令人懷念的年代,充滿理想、熱情與希望。那些年頭,許許多多無私而勇敢的人們,不怕打壓、不畏艱難,不曉得自己有沒有明天,卻一心要為大眾爭取更好的明天;那些年頭,我們懷著對自由與民主的素樸渴望,參與各種社會運動,期盼更美好的社會來臨。從19歲開始,我因緣際會地投入黨外運動,跟許多同志一起對抗國家機器的壓迫,經歷過幽暗的黑牢,直到台灣解除黨禁、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乃至政黨輪替,逐步成為一個成熟的、重視人權的民主國家。少年時代的理念逐一實現,有時想起,覺得這樣的一生也算值得了。但回首過往,一幕幕血淚交織的痛史猶未能忘。一場場的抗爭,許多民主前輩的犧牲,他們為了爭取民主改革與自由人權,牢底坐穿,甚至喪失生命。我,何其榮幸,能跟隨他們的行列,參與台灣民主化的進程;尤其能有廣大台灣人民的相挺,才能達成,從戒嚴走到解嚴,從無黨到黨外到建立民進黨,從獨裁進化到民主,這些成就,對此我深深感恩,永遠難忘。我也很高興看到,從1990年2月的野百合學運到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新生世代的覺醒。野百合世代的青年,如今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骨幹;太陽花學運世代,也接下自由、民主的火炬,在關鍵時刻當頭棒喝整個社會與執政者。我在新世代的身上,看到了台灣的未來。數十年民主運動埋下的種子,終於開始萌芽成長。這些解嚴後出生的年輕人,思辨清晰,行動果決。英雄出少年,民主有傳承,讓我非常欣慰。解嚴30周年,台灣也歷經三次政黨輪替,逐漸落實民主法治。此一過程,跌跌撞撞,我們仍舊努力向前。我們從街頭運動到成為執政黨,受到人民的託付,誠惶誠恐、戰戰兢兢,面對嶄新的挑戰。
過去,是民主與專制的對抗,是黑與白、是與非的鬥爭。我們不需考慮,就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邊,只要以人民力量對抗不義強權就對了。現在,獨裁者的銅像已經倒下,國家必須在民主體制下進步。政府屬於人民,人民的利益百百種,必須取得平衡。各種社會運動代表不同群族的利益,目標也各自不同。當公民運動風起雲湧,在種種社會與經濟議題中,公益與人權、自由與平等、富足與進步,獨立來看都是正面的價值,在現實裡卻常常出現彼此扞格的情況。執政者主要有兩大任務:捍衛台灣的國家安全,以及推動台灣的社會進步。前者是明顯而確定的,我也看到蔡總統在這方面積極的努力。後者則必須面對不同價值的衝突以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但我認為,只要釐清我們的價值清單,並重視政策實際的結果,最後就是抉擇與承擔的問題。革命是激進的,改革是漸進的。我們已經過了革命階段,在推翻獨裁以後,如何實現理念、成就事情,是當前最重大最困難的使命。改革比革命還要艱難。但我相信,只要仔細聆聽人民的聲音,隨時調整自己的步伐,朝著讓台灣成為進步的文明國家的方向邁進,不忘初衷,必可成功。以此為解嚴30周年誌。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