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蘇怡菁:別把國家應該做的,丟給下一個真正愛台灣的齊柏林 (2940)

$
0
0

彰化的農田,是我童年的樂園,外婆務農,所以學齡前我在這片田地上焢窯烤蕃薯放風箏,留下純真美好的回憶。但是當我畢業後任職公部門從事環保工作,再次回到彰化的農田,是負責告知這裡的農民:「汙染太嚴重,你們無法再繼續從事農作,很抱歉。」

我忘不了農民的反應,先憤怒指謫,其後念念有詞,最後茫茫然地問著:「何時可以再耕作?」我不敢看農民的眼睛,因為我也沒有答案。

倘若我沒有從事相關工作,豈能得知我的家鄉正演奏著悲歌。

我,一個大學畢業生,跟一般的大多數台灣人一樣,庸庸碌碌的追求自己的所謂理想,關懷這塊土地的心實在是太少,我們都選擇看不見台灣。

齊柏林終其一生都在實踐著他的理想,做著超越他個人經濟身分的任務,他帶著使命喚醒我們。但是我想問,為何需要由這麼一個滿懷熱情的人來呼喚,我們才看得見?我們的所有人民都這麼欠缺公民意識嗎?

難道喚醒公民意識的工作不應由公部門來承擔嗎?媒體難道不該更加關心公眾議題?

「公民意識失能」、「公部門作為消極」、「媒體第四權功能不彰」,導致寶島悲歌只能不斷唱演著。

陳芳明說:「政黨輪替,但是財團並不輪替,我們要阻止財團製造環境浩劫。」問題是,誰來阻止?我想大家點讚過後,轉身繼續PO廢文,認為這是環保團體或政府的工作。

大家忘了公民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只有我們覺醒了,透過不停的關注,才能真正發揮阻止的力量。

本人因工作見證1950年代造成的重金屬汙染,至今仍未整治完畢。這塊土地孕育著我們,並且透過整治,努力地回復生態。母親大地從未放棄,我們為何繼續漠視?喊著台灣完蛋的人們,你們憑什麼放棄?

齊柏林走了,我們的小企業違規排放各種汙染物,我們的大企業不惶多讓繼續迫害環境,看見台灣第二部來不及控訴的空汙,離我們有多近?未來我們有多少孩童老人要做纖維氣管鏡?還是,大家已經做好遷移的打算?放棄這個以水與土養我們長大的家園。

沒有了齊柏林導演,我們如何保持公民意識的覺醒?公民的眼睛蒙蔽,我們每個人都是環境惡化的幫助犯。也許你會反駁,自己也曾高聲參加反核活動。試問,一個便利的小小台灣島,為何需要這麼高密度的便利商店,24小時開著大燈開著空調?

大家都覺得缺電這件事情與己無關,無聲的冷暴力莫非如此。

喚起公民意識的責任在政府,編列預算從事宣導活動,別把國家應做的項目丟給真正愛台灣的下一個齊柏林式人物與團體。只有民眾關心了,可悲的媒體為因應收視,才能真正的發揮職能。

台灣仍有很多環境仍充滿危難,我們不應只有偏安一隅的小確幸,而應有關注整個社會的眼界與胸懷,這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熱血的在太陽花運動後真的改善這個國家了?抑或只是將另一批利益分子拱上舞台?

但願齊柏林的使命真的完成了,每個人都覺醒,每個人都關注,每個人都深造自己的環保知識,追悼才有意義。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