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Green:「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台灣的未來就是被這樣玩掉的 (2219)

$
0
0

近幾年來,由於網路及科技快速的發展,興起了很多的新商業模式,許多台灣的企業在製造業時期引領風騷,但卻在這個網路、國際化、品牌的時代輸得一塌糊塗。大家不禁想問,是我們的人才不好嗎?是我們的技術不夠先進嗎?是我們的法令跟不上新時代嗎?是我們的市場太小嗎?是我們的年輕人狼性不夠,讓我們發展不出超大型的網路公司嗎?

三年多前,我朋友挾著台灣頂尖碩士以及豐富國外交換經驗的優勢,錄取一家本土大型零售商的儲備幹部計畫。在報到的第一天,公司的總經理便和這群儲備幹部說:「在上一個時代我們引領風騷,長久以來都穩居全台灣最前三大的零售商,但在新的世代要靠你們這群儲備幹部,公司希望在電商的時代我們能夠利用實體通路的優勢做好線上線下的整合。」

三年過後的現在,我朋友疲憊不堪地跟我說,他現在最常做的事情是:開沒有進展的會以及改公文裡的用詞。

在上個世代,公司有著一層一層的決策層,還有各式各樣的部門。想要做個專案,就是得寫公文一層一層往上送,偏偏每個主管的時間又都不一樣,公文一來一往曠日費時,更不要說一些機車的主管在公文上挑三揀四。

拜託,那個公文搞得跟以前進京趕考要寫的八股文一樣,有多少人能夠分辨得出來「經客服部門確認後,悉照辦理」跟「經與客服部門確認後,悉照辦理」的差別在哪?

萬一這個決策要牽扯到跨部門那就更可怕了,除了公文耗時的時間更久外,要集合各部門開會更是一件大事。好不容易三星期後各部門都派代表出席會議,通常也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大家都笑笑的說:「我覺得這方案挺好,回去我會跟主管研究看看可行性。」

廢話,各部門會被叫來開會的都菜到不行,當然沒有決定權。尤其是創新的專案幾乎都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你破壞的工作流程,增加我們的工作負擔不說,真的把事情搞出來的最後的績效也是算在你身上,憑什麼要幫你抬轎?」,各部門主管的心理正竊笑著。

更大一點的公司,各部門的主管在若干年後還要爭那個總經理、副總的頭銜,更不可能通力合作,絕對是各懷鬼胎、明爭暗鬥。

於是這樣搞個一次兩次三次,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卻發現所有的事情全都卡住不動,半年後的會議卻還是在討論半年前的事,再過了半年公文終於回來了,上面大大的四個字「礙難照准」。

上個世代,資訊流通的成本很高、速度很慢,市場的變化也沒有那麼得快,層層的確認有助於一間企業在市場上犯最少的錯,而犯最少的錯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守住領先的優勢。

但在這個世代,資訊流通的成本近乎等於零,市場的變化非常快。現在想要在市場上順向航行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不斷地調整風帆的角度,讓帆去配合多變的風向航行。

如果我們還跟以往一樣,只要稍微動到風帆,就得從水手、組長、二副、大副、船長一路往上報上去,會不會在一陣大風突然吹來時,就因為還沒得到大副的允許不能調整風帆,就讓整艘船翻了?

國外的Google或是Facebook這種企業的組織效率就不用我多提了,國內某些在數位領域發展得很好的大公司也都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順應數位時代的特性,調整以往的組織架構,成立新部門給予各專案負責人充分的授權。

技術、思維、人才通通到位,但組織卻未隨之調整,或許是企業、乃至於是整個台灣,在數位領域逐漸落後的最大原因。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