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Lo:國中會考結束,考題三大趨勢已可見新課綱「素養」精神 (2396)

$
0
0

(中央社)

國中教育會考今天結束,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分析,今年會考有三個趨勢,包括基本題增加、生活題增加,以及跨領域、跨科目試題增加。

宋曜廷長期參與會考試題研發工作,他今天在會考啟闈記者會上,分析今年試題趨勢,給全國教師作為教學參考。

宋曜廷提到,今年會考維持難易適中,答對率維持4到6成左右。除此之外,有三個嘗試,包括在不破壞鑑別度的狀況下,增加「基本題」,藉此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另外,生活化試題也大幅增加,例如自然科就用到物理、欄杆等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學科知識。

最後一大特色是增加跨科目、跨領域的學習,宋曜廷舉例,今年英文科試題中,便有介紹美國好萊塢電影全球化的過程,國文科也不再侷限在傳統語文、文學材料,加入大量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本,甚至是數學的思考,訓練學生更結構化、組織化的語言學習。

新北市明德高中校長張錫勳分析,今年會考自然科圖表題達到8成以上,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素養導向」教學,學生必須從圖表中解讀資料數據,回應重要的科學概念,就是要經由探究和實作,考驗學生具備知識、能力,以及更重要的學習態度。

國文出現「柱狀圖」,測驗知識整合能力

國文科第22題,題幹敘述老師在黑板寫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天下沒有一個人從不羨慕別人,只有少數人從沒被別人羨慕過」,要考生從4個待選的柱狀圖中,判斷出最接近上述文字敘述的一個。

柱狀圖X軸都是兩項,分別是「羨慕別人的人」、「被羨慕的人」,Y軸則是百分比,從0%到100%。賴宜芳解釋,從文字敘述,第一句「天下沒有一個人從不羨慕別人」,就是指「羨慕別人的人」是100%;第二句「只有少數人從沒被別人羨慕過」,則是指「被羨慕的人」接近100%。

受教育部邀請評論國文科題目的大業國中教師賴宜芳幽默地說,這種「文轉圖」題型,考的是知識的整合,數學比較差的學生,看這題腦袋恐怕會「打結」,即便是一般人,也需要轉個彎思考才行。

數學普遍反應簡單,學生多有把握

新竹市培英國中簡姓學生表示,此次數學科題型分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類,許多題目都是非常直覺的題型,直接套入公式就可算出答案,認為此次數學科的難易度跟去年的題目差不多,作答時間也相當充足,可以在作答後針對沒有把握的題目進行驗算。

培英國中學生董清茂說,數學科考題與學校的模擬考、參考書相比,相對簡單,但也可能因為很簡單,所以就粗心大意,考後跟同學們討論時才知道自己套錯公式,感到非常自責。

新竹市建華國中學生劉亦真表示,考題中有「認知與推理」的題型,例如非選擇題中的「選舉投票所」與「候選人得票數」題目,認為就是在測試考生的解題想法,而非一般有準確數字答案的題目,「因為沒有明確答案,所以思考特別久」。

建華國中學謝瑩瑩則說,此次數學科考題難易度「很簡單」,大部分題目都可以很有把握、且快速算出答案,認為只要課堂中老師所教的內容都有練習,作答起來就很輕鬆,甚至信心直呼「感覺數學科就是在送分的」。

社會增加台灣題材,與時事多有結合

社會科補教老師范郁彤表示,社會考題趨近課本內容,主要考核心概念,但取材非常生活化和活潑,今年同樣有不少圖表題,考驗對圖表的轉譯分析能力,只要對考古題或模擬試題熟練的學生,應該不難拿分。

試題取材部分,范郁彤認為,今年台灣相關的題材增加,特別是和社會脈動、未來趨勢相關的試題,例如新移民、長照、匯率變動等都和生活或時事內涵相關,另外還有一些生活常識題,例如用電線桿的座標區塊,要考生對照相對位置,是過去沒有考過的,題材新穎又很生活化。

范郁彤指出,今年更加著重地圖概念,尤其是世界地理,試題將地圖概念放在題目中,地圖記憶度要提高,以往類似試題可能會提供地圖讓學生判讀,今年考生必須在腦中自行描繪出地圖的位置並加以應用,才比較容易答題,考生對地圖的熟悉度將是答題關鍵。

英文閱讀測驗「英檢化」,文章變長又變難

英語科補教老師王東昇表示,今年基礎題相對簡單,但其中有一些因果轉折題,必須要看前後文來推估,如果是粗心的考生,原本簡單拿分的題目可能會不小心失分。

今年試題排序和往年有點差異,王東昇指出,往年都是考單選、克漏字再接閱讀測驗,今年單選後先考閱讀測驗才考克漏字,考生習慣的答題韻律可能被打斷,但好處是閱讀測驗就是前後連貫,可以幫助考生習慣看前後文,而今年決定英語科成績能否達到精熟的的關鍵就在於「閱讀測驗」。

分析今年閱讀測驗,王東昇認為,有「高中化、英檢化、多益化」的特色,文章長度變長、難度也提高,不像以往試題平鋪直敘,「所見即所知」,今年要花時間理解內容,例如今年考到的推理主題,考生必須理解文意才能答題,另外還考到計算題,考生要有專注力,才不會誤入陷阱。

過往外界常批評台灣學生的英文程度追不上鄰近國家,王東昇表示,關鍵就在於閱讀能力,尤其國中畢業升上高中後,前兩次英語段考的分數都很糟糕,就是因為升上高中後,單字量突然如排山倒海增加,近幾年會考試題變靈活、文章變長,可能就是希望幫助國中銜接高中課程,也呼應新課綱強調閱讀素養的精神。

自然考題圖表多,死背不見得有分

自然科補教老師楊過表示,今年生物和地科出題方向和以往有些差異,內分泌系統、光合作用、 月相盈虧、日蝕月蝕等一級重點都沒有考,反而考的是次要重點,但試題難度反而比較簡單,但物理和化學試題相對難度則稍微提高。

試題特色方面,楊過指出,今年自然科試題出題非常靈活、鑑別度高,以往大約一半有圖表,今年近8成都是圖表題,幾乎快要題題有圖表,學生在閱讀題目上也會增加負擔,而圖表變成解讀依據,理解力就很重要,考生得很快消化題幹,抓出考的觀念,但某些用功、努力背誦的學生會比較吃虧,解題時會感到挫折。

楊過舉例,第14題的實驗在課本中沒出現,考的卻是課本中的觀念,考生要很快理解實驗步驟和過程,找出考的是課本哪個觀念才能答題;另外如第35題,如果能理解觀念,知道落葉不會動,根本不用算就能答題,但題幹圖表可能會騙到學生。

►各科解答: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