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24小時待在醫院,隨時守候著早產寶寶的許瓊心醫師。圖/楊惠君攝](http://cdn.peoplenews.tw/news/a97a3bcd-63e8-449c-9b9a-34d6239eb43f.jpg)
「我認識的人裡,有很多好人;我不確定他們是否都會上天堂;唯獨這位許醫師,病人稱呼的許阿姨,我可以很確定地說:她會上天堂!因為她是我行醫四十幾年來所見過最有仁心仁術、盡力醫治照護病人的好醫師!」這是前衛生署副署長黃富源醫師對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瓊心大夫的形容!
聽聽早產兒媽媽怎麼說
在一家安靜的餐廳裡,兩位早產兒的母親經過早產兒基金會的安排相約見面。她們有著共同的心願:想要為兩年後許醫師的七十歲生日做一件事:出版個人傳記或拍紀錄片,以表答對她的感激之意。媽媽們在形容起這位許醫師時,越說越感動,卻礙於公眾場所不能大聲說話,到最後就連手腳也都比劃起來了,只因為在回想十一年前,她們好不容易懷上的孩子都因為早產,出生時體重都不到一千公克;在幾乎沒有哭聲、膚色發黑、幾乎沒生命氣息的狀態下,卻都被許醫師不分日夜地看護著、並重獲的生機。這兩個孩子,現今都已平安地就讀小學四年級。
今年三月,當第一屆台灣、日本、韓國新生兒科醫師所共同舉辦的新生兒科醫學會在台灣舉辦時,兩個孩子都獲邀參加晚會;並分別以演奏大提琴、唱歌劇等方式來展現生命的奇蹟,也獲得與會醫師們如雷的掌聲。大家一致認為,這樣極低體重的早產兒能被如此救治、穩定成長,簡直是醫療界的奇蹟;而許醫師正是陪伴著他們度過生命中最艱難時刻的關鍵人物;與會醫師們除了肯定現代醫學的偉大貢獻外,也都一致認為許醫師是這些早產寶寶們的再造母親。
鄭太太說:「曾經,我為了感激許醫師而特意送她一籃水果,還特意叮嚀她:『這籃水果您千萬不要送人,要自己吃喔!』。」
聰慧的許醫師馬上察覺有異,一邊說:「馬麻,你在這裡面放了什麼?」一邊當場拆開包裝,果然被她找出特意放置的紅包。許醫師心平氣和地笑著拿出來、然後把紅包退給鄭太太說:「媽媽,養一個早產兒很辛苦,也很需要錢,您把這些錢留下來撫養您自己的孩子!」
雖然鄭太太對許醫師說:「我和先生的收入都還好,可以把孩子好好養大的,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不要拒絕!」但許醫師居然回答:「那麽就把錢捐給早產兒基金會吧!那裡有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需要協助!」
鄭太太的先生曾說:「雖然我們是自己創業、事業也經營得不錯,能照顧二、三千人的生計及家庭;但是相較之下,許醫師更加地偉大。我常苦於沒有機會為許醫師做些甚麼事;特別感動於她不分家境好、壞,她都一視同仁地給予照顧,在病房走廊,常看她用很多額外時間,接受家長諮詢。這樣的醫師,無論如何,我都以能一直支持她的志業為榮!」
另一位早產寶寶媽媽馮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是因為前置胎盤、懷孕三個月後的每個月都會大量出血;好不容易安胎了六周之後,還是提前生下剛滿一千公克孩子。」
因為結婚四年不孕、這是經由不孕治療才懷上的孩子,對他們而言,這個孩子對他們的意義尤其珍貴;所以當時自己願意盡一切的努力配合安胎,只為了能保住這個孩子;沒想到還是早產了。
記得剛看到在保溫箱裡的孩子,她的內心充滿了愧疚,只能一直看著孩子哭泣;而今看著孩子健康地長大,內心充滿了感激。「一直以來,是許醫師在一旁一路指導我,讓我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也因此,我非常希望幫許醫師做些甚麼事。」
還記得有一次門診,許醫師問她:「孩子吃多少?」當時的她一心要給孩子最好營養,就用母奶泡牛奶,希望能讓追上足月出生孩子體重,結果被許醫師旁的護理師吃驚地唸了一頓:「書唸到博士,怎這麼沒常識!」
她才因此警醒、拚命吸收相關育兒知識。後來因為寶寶剛出生時長時間住在加護病房,所能食用的母乳量很少,所以有很多剩餘的母乳,因此特意去學習製作母乳皂;之後也有許多媽媽們共同捐贈,成就了用義賣母乳皂的方式,一起將義賣所得捐贈給早產兒基金會,共同來幫助巴掌仙子們及其家庭。「這只是我表達謝意方法之一。」她說。
唯有經歷過的人,才了解箇中滋味。這兩位媽媽所講的是她們真實的感受與事實。儘管這兩位媽媽都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裡出類拔萃的社會菁英,但是當她們的孩子在早產兒加護病房「過五關、斬六將」、努力地為自己爭取生存的機會、奮力地與命運搏鬥時,平日裡再怎麼強悍的她們,那一刻也都只是一位脆弱(才生產後)無助、擔心害怕的母親。能在生命幽谷裡,有一位如父如母、有大智能卻又充滿愛的許醫師在旁陪伴,是讓他們一輩子難忘的豐盛恩典。許醫師的叮嚀、安慰、支持與出自於切切之愛、就事論事的責備也都讓他們深入腦海、念念不忘。
搶救生命不只應得雙倍薪資
某大型醫學中心的兒科主任林醫師曾說:「馬偕醫院該要付給許醫師雙倍薪水才對!因為她幾乎是24小時待在醫院,隨時守候著孩子。她的先生、女兒也都長期全力的支持她這份生命的志業,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
而在我個人的記憶中,曾經,在晚上十點半,因公事急著找許醫師;卻發現她還在醫院!只因為那天病房住進一個超迷你小、狀況不穩定的早產兒,所以許醫師選擇在旁徹夜守候,留宿醫院。
也曾經,我一早七點半找她,在一群兒科晨間會議場合,卻見她正拿著孩子紙褲、湊著鼻子聞大便味道,以便做出診斷,進行救治。這是教學現場,每個醫師都輪流一邊拿紙褲聞大便的味道,一邊聽著她的解說⋯⋯
前進立法院爭取新生兒應得福利
許醫師帶著我們團隊多次前進立法院,極力爭取早產兒醫療照護權利,這幾年來,因著她多方的努力,新生兒的治療在各方面,如制度、醫療器材及藥品⋯⋯等,都大大改進,提升了台灣早產兒醫療照護品質以及在國際間的醫療地位。
在許醫師的工作環境裡,醫師、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之中,有很多感人故事不間斷地上演著。對我而言,又何其有幸地能夠近距離觀察每一個故事的起與落!
如果有人問我:「你怎麼能夠在一個工作崗位上持續工作超過三十五年之久?」我只能說: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都一定會有遇到瓶頸、感到困頓、疲累的時候,但有如許醫師這樣令人欽佩感動的工作夥伴在身旁惕勵著自己,我的心也就隨之自然而然地柔軟下來;疲倦困乏的腳步也就可以因著她而受到鼓舞與振奮,能夠再次堅定地朝著為早產寶寶們服務的路徑邁出前進。
在5月母親節感性時光裡,我只想對我最優秀的同工典範、馬偕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科主治醫師、也是守護巴掌仙子~早產尊稱的許阿姨說一聲:
許醫師~母親節快樂!生日快樂!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