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法國總統決選今天落幕,中間派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一如民調預測,順利勝出。有支持他的選民說,在保護主義蠢動下,希望法國做個榜樣,「用我們的方式拯救世界」。
全國所有投票所於晚間8:00關閉,並陸續開票。馬克宏一路領先,根據到午夜的計票結果,他取得65.7%票數,確定勝選,成為法國第五共和的第八位總統。最終得票率有待官方公告。
馬克宏陣營晚間於羅浮宮(Louvre)前廣場舉辦選舉之夜,來自各國的數百名記者在場報導,成千上萬的支持者也湧入狂歡。
法國在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四起的情況下,選出主張開放、自由的馬克宏,選民樂科茲(Bastien Le Coz)笑說,「希望法國能給歐洲一個榜樣,用我們的方式拯救世界」。
他表示,馬克宏勝選,向世界傳達的是開放與博愛的訊息,馬克宏是個優秀的總統候選人,相信也會是個好總統,他只想提醒馬克宏,「不要忘記一般百姓,不要忘記鄉村地區,也不要忘記加強國際貿易」。
選民果艾兒(Cecile Gohel)受訪時說,她為今天的結果感到驕傲,她想對馬克宏說,「加油、堅持,要遵守承諾,那很難沒錯,我們也不會自欺欺人,但要讓我們相信,事情真的可以改變」。
馬克宏於當地時間晚間約10:30開始在羅浮宮前廣場演說。他說,「過去所有人都告訴我們不可能,但他們不瞭解法國」,他感謝法國人的投入,也感謝某些人願意冒險。
馬克宏勝選演說:我們不會向恐懼屈服
贏得法國總統大選的馬克宏今天對數以千計支持者發表勝選演說,他訴求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並表示不會向恐懼屈服。
法新社報導,39歲的馬克宏說:「我們不會向恐懼屈服,不會向分裂屈服。」
他也向數以百萬計投票給極右派對手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的民眾喊話,誓言將他們從「極端」拉回。
馬克宏對揮舞國旗的群眾表示:「他們基於憤怒、悲痛,有時是信念而投票。我尊重他們。」
「我接下來五年將盡一切努力,以確保人民不再有任何理由投票給極端。」
馬克宏也對投票給他阻止馬琳勒龐當選總統,而非支持他的計畫的左右派選民表態:「我也想對那些理念不同但投給我的民眾說,我知道這不是一張空白支票。」
對於法國人民,他說:「我將保護你們,免於受到威脅。我將把你們團結在一起,因為我希望我們成為一體。」
馬琳勒龐吞敗,但極右勢力沒輸
馬琳勒龐今年在第一輪投票取得21.53%票數,相當於764萬人支持,當時就創下民族陣線(FN)於1972年創黨以來在全國性選舉的最佳成績。
她於2012年首度競選總統時,在第一輪投票拿到642萬張票,時隔五年,多了122萬人認同她的政見。
根據暫時計票結果,馬琳勒龐以34.2%得票率落選,與民調預測差距不遠,但換算成票數約1,100萬張,也創下民族陣線在總統大選中取得最多票數的紀錄。
可以說,馬琳勒龐個人敗選,但民族陣線打了一場勝仗。
民族陣線首度打進總統選舉決選,是在2002年,當時參選的是馬琳勒龐的父親勒龐(Jean-Marie Le Pen)。他在第一輪投票獲得480萬張票,在決選也拿到550萬張票,換算成得票率,以17.79%輸給右派席哈克(Jacques Chirac)。
馬琳勒龐今年決選獲得的票數,正好是15年前她父親取得票數的兩倍。
縱觀民族陣線參加歷次大選的結果,支持者明顯越來越多,與當選人的差距也逐漸拉近。
馬琳勒龐於2011年接替父親就任黨主席後,逐步修正民族陣線的立場,在政治光譜雖仍屬極右派,但在一些議題上「去妖魔化」,不若勒龐那麼極端。
舉例來說,馬琳勒龐不像其父那樣經常否認納粹惡行,她為避免勒龐的發言一再惹議,不惜把身為創黨元老的父親逐出黨外,劃清界限。
此外,她也不再堅持撤銷同性婚姻法案,宣稱要打造更佳的民事結合制度,但不會廢止已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的紀錄。
馬琳勒龐的姪女、法國最年輕國會議員馬赫夏勒龐(Marion Marechal-Le Pen)接受費加洛報(Le Figaro)訪問時說,「無論結果如何,至今以來的成績已經是歷史性的了」。
馬克宏對上馬琳勒龐雖然大勝,但以她獲得的1100萬人支持來說,極右勢力在法國終究是一根扎得越來越深的肉中刺。
「法國甘迺迪」登大位,馬克宏挑戰猶艱
「法國甘迺迪」馬克宏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總統,擁護歐盟的歐洲自由派領袖欣然找到共主;不過他的支持基礎並不穩固,身為菁英的他被視為體制的一環,未來挑戰仍艱鉅。
一名德國高層官員指出,馬克宏的年輕魔力可望為法國注入一些「甘迺迪式」的樂觀心理,但也語帶質疑表示,柏林當局願意討論歐洲問題,但這些商討必須是關於責任及團結。德國人民普遍認為,法國的赤字威脅歐元,巴黎當局要注重財政紀律。
其次,馬克宏其實並未獲得國民普遍支持,與其說他贏得大選,不如說是反馬琳勒龐的民意共同集結,以防極右派奪權成功。
儘管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共和黨候選人費雍(Francois Fillon)和社會黨候選人阿蒙(Benoit Hamon)均表態和馬克宏同一陣線,不過曾擔任經濟部長、任職投資銀行業時賺進數百萬計美元而被視為「菁英」的他,經常被認為是體制的一分子,不接地氣,不論左派或右派都抨擊他傲慢自大。
馬克宏必須去除支持左派民眾對他「銀行家」的印象。柯克郡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Cork)歐洲政治講師舍恩-奎因里文(Emmanuelle Schön-Quinlivan)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許多選民仍直指他是銀行家,「銀行家的形象把他塑造為脫離現實,使人認為他不瞭解所謂的市井小民」。
舍恩-奎因里文指出,馬克宏和城市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話,但和法國鄉村及過往工業化的地區沒有連結,這些地區在去工業化之下處境艱困。
馬克宏缺乏行政歷練,他去年4月成立的「前進!」運動(En Marche!)至今黨員才26.8萬,難以組成政府,未來他要如何與法國兩大傳統政黨周旋,並克服前述的挑戰,需要智慧。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