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翊瑄 Olivia Chu(UC Berkeley, School of Law)
曾是黑澀會美眉的糖果(陳斯亞),最近上電視節目《小明星大跟班》,憶及這段十年前的往事,引起了一段熱議(影片可從19:03看起):
「我找到了那個很難買的衣服(指:褲襪),結果她發現我有了,她就把它拿去剪掉,一半拿走一半她就拿給我。」
——陳斯亞(糖果)
儘管斯亞並沒有明確說出是誰或哪一場比賽,剪褲襪的事主也自行發了聲明稿,承認在糖果面前剪了褲襪,並辯稱取得糖果的同意,氣氛融洽。糖果則在另篇聲明稿中回應:「當年我不擅表達,並沒有說:好,我同意。」
回去看影片,其實糖果在賽前時就已經隱約提到這件事,感覺也快哭了。但最後蔡依林本人宣布冠軍是糖果時,糖果除了瞬間的不敢置信外,隨即又成了落寞:因為當下不僅剪褲襪的事主哭了、其他美眉居然也因為糖果的獲勝而哭泣。這些總長不到三分鐘的片段,卻隱隱透露了糖果被排擠的內幕。
而被稱為「天王最愛」的糖果,不僅蔡依林欣賞、楊丞琳喜歡到想帶回家、羅志祥驚豔、甚至連跟舞蹈無關的劉德華也欽點。每一個上黑澀會的美眉們,都是擁抱著星夢的,但鏡頭一直是糖果的、天王們的禮物也一直是她的。糖果的精湛演出,並沒有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些,反而更難過。糖果在星夢的路上踽踽獨行。
檢討受害者的心理
在《小明星大跟班》播出後,戰火卻燒回了糖果:
「為什麼妳要說十年前的事?對方還在演藝圈耶!」
「為什麼妳的格局這麼小,私下解決即可!」
「是不是想要踩著別人的屍體紅?」
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一切的錯會轉嫁回給受害者呢?我相信不會有人想藉由經歷這樣的事,來獲得事業上的飛黃騰達,這實在太痛苦。女孩們的戰爭都是心理戰,和諧明媚底下暗流洶湧、流言蜚語和冷漠眼神讓人喘不過氣。最可怕的是半假半真的謊言。而且很神奇的,大人多半會選擇站在比較有勢力的那一方(可能是因為得利者本來就是比較主流討喜的人),或因為不想介入女孩們的紛爭,寧可充當和事佬,以和為貴。
糖果跟我同年、比我大一屆,類似的事情也在雷同的時間點發生在我身上,我理解這是多麼的痛苦。雖然最後是選擇了更努力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也選擇原諒,甚至很謝謝過去的這段日子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但我可以告訴你,我現在想到這件事的時候還是會哭、還是會難過,有一段日子還會做惡夢(內容其實也只不過帶回當時的班上而已,但我確實會嚇醒)。
我不覺得糖果跟事主是有任何聯繫的(Facebook好友不算),事主也不會想要跟糖果談這件事,因為這只是單方面對於被霸凌者的傷害。對霸凌者而言,她的人生大概也不會因此而發生甚麼改變,甚至她可能根本不認為這是霸凌:「誰叫她這麼臭跩、這麼愛現、這麼惹人厭」、「雙面人!」、「大家都有選擇自己朋友的權利啊!」
因此比起私下解決,我相信在節目上進行真相還原與和解,確實會讓被害者舒緩許多。當年南非在推行「真相還原與和解」的誘因,其中一項便是加害者可以因為在真相還原與和解委員會上還原真相,而一筆勾銷過去在種族隔離時代的暴行。
「一個巴掌拍不響」也是許多旁觀霸凌的人熱愛使用的評論。事實是,被排擠、霸凌的人,就是非主流的人、較不受歡迎的人。「霸凌」常常是堆築在一堆形容詞上(如:她的臉就長得很討厭),而非具體可以改善的行為。霸凌本來應該站在被害者的角度看待事件,判定其是否受到傷害。
你可以不在乎黑澀會美眉、不在乎糖果陳斯亞是誰,但你不可以不在乎「霸凌」這件事。
記得Cindy楊又穎嗎?兩年前她因為被霸凌而自殺。當年年幼的糖果就是站在Cindy的位置,只是當年的糖果沒有自殺、選擇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成了今天的陳斯亞,也很可能成為明日之星。但這一切不代表她受的傷不存在,她的漂亮、舞技、掌聲,不代表她得理所當然忘記過去的傷害、也不代表曾經受的傷害已經復原,也許半結痂底下仍是囊瘡。
選擇「寬容」、「原諒」是對自己氣度的期許,但要求別人選擇寬容、原諒、冰釋前嫌,則是種莫名的苛求。
十年前,風靡一時的《我愛黑澀會》給了許多擁有星夢的女孩一個逐夢的舞台。十年過去了,黑澀會美眉們也長大了,但十年的時間並不會抹滅當時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我不覺得為了成全表面的和諧,十年後的糖果就不該說出當時的情況,甚至認為她不指名道姓,已經是一種最不傷害對方的表達方式了。以和為貴、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鄉愿心態,無形中滋養多少權力不對等、性騷擾、霸凌與家暴。
「鄉愿,德之賊也。」身為一個曾經的霸凌受害者,我想告訴每一個在糖果臉書上,批評她說出自己認為的真相的人:你們的鄉愿、媚俗,是對於被霸凌者的二度傷害。而苛求受害者以和為貴,更是對於權力不對等、性騷擾、霸凌與家暴的縱容。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