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司改交鋒】主檢李允煉:現行犯仿急診分流 擴大警方不予解送範圍 (782)

$
0
0

李允煉/桃園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筆者署內檢察官於民國106年4月1日值班,當日竟有近百件移送案件,都是警方逮捕的現行犯或通緝犯。值班檢察官於下午4點坐上內勤庭訊問後,即未曾離開,直到晚上9點才稍為休息簡單用餐,於10分鐘後立刻上場訊問,就未曾離開內勤庭,一直接續問到隔日凌晨4點半,方結束內勤庭,連續訊問超過12小時,已遠遠超過勞工所能負荷,堪稱檢察工,且問到後來已到不知在問什麼之極度疲倦程度,又當日內勤檢察官向法院聲請羈押3人,法官亦僅准押1人,究竟值日檢察官所忙為何,又所獲為何?大家都知道,急診室是幫助急迫的病人,不應該大小病都去擠,有限的醫療資源應該給真正需要的人,因此急診室會先初步檢傷分類,生命危急應最優先處理。試想,若普通小病都往急診室跑,急診室會被人潮癱瘓,值班醫師也會被累垮,生命危急者反而被延誤。其實,地檢署每天值班待命的內勤檢察官,就像急診室值班醫生一樣,資源合理分配原則也是一樣,否則案無分大小,一律趕在24小時內解送給內勤檢察官,警察和檢察官都同樣累癱,反而延誤當日真正重大刑案的處理。在此解說實務情況,值日檢察官必須受理當天所有司法警察機關移送之案件,以警局為例,通常人犯由派出所警員依現行犯逮捕,或由保安警察巡邏臨檢查獲到案,經警方初步蒐證、製作筆錄後,再將犯嫌及卷證送到分局偵查隊,由承辦人審核相關卷證資料,再繕打移送書,呈交隊長、分局長批示核可後,蓋用官防大印,趕快將人犯解送地檢署,這段時間必須在緊湊的16小時內完成。而依上開方式辦理移送的,除了分局偵查隊、刑警大隊外,還包括刑事局各大偵查隊、航警局、國道公路警察局、鐵路警察局、保二總隊、保七總警、港務總隊、調查局、海巡署等,此種移送模式就好比散布各地的大小河川支流不斷匯流,最後成洪流而匯入大海。地檢署內勤檢察官正是扮演大海角色,惟檢察官是人不是神,最終仍難妥適處理川流不息之每件內勤,如未將輕重案件分流,則重大危害社會治安、公益等案件恐亦將淹沒於眾多小案洪流中。依現行《刑事訴訟法》,案件無分大小,均須將犯嫌解送至地檢署,並無輕重案件分流的概念,僅於第92條第2項但書規定,於所犯最重本刑為1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等,得經檢察官許可不予解送至地檢署,惟相較於需解送地檢署的龐大內勤案量,此僅像水籠頭般之小型調節閥,現行法尚欠缺可控制水流大小即管理案件輕重分流之大型水閘門,如此易對內勤檢察官造成過勞又無效率之負擔,尤其大型地檢署更是嚴重過勞。以桃園地檢署106年1月內勤案件量為例,警方共計解送1,888人,每日平均須處理被告人數為60.9人。然司法警察不予解送之案件,1月份僅16件,其中15件為普通賭博罪,1件為販賣仿冒商標物品罪,所占該月內勤案件量比例僅為0.8%,每日不到1件。本條文可說幾乎沒有篩選功能。況且實務運作上,警方移送人犯的時間大多集中於傍晚至夜間,甚至深夜,即如同桃園前述之內勤,此時人犯即如洪水般地不斷解送至地檢署氾濫成災,檢察官縱使不眠不休處理仍力有未逮,遇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等案件往往有力不從心之憾。檢察官內勤訊問更是勞心耗神,從被告權利諭知開始、訊問案情,到被告確認筆錄簽名結束止,簡單案件約需10至20分鐘,如較複雜案件,至少需30分鐘以上,如屬重大危害治安案件,更是動輒1小時,甚至2小時以上。以前開桃檢數據估算,縱使每件訊問只算10分鐘,每位內勤檢察官至少需費609分鐘(每件10分乘以60.9人,約10小時),這還要隨時注意如果要聲請羈押,必須趕在逮捕起算24小時內,根本隨時跟時間賽跑。以如此艱困環境,如遇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等案件,又要求精緻偵查,司改不協助解決問題,徒然要求監督問責,實令人擔憂。現今司法內勤制度,警、檢之關係即如同直桶型之架構,根本無法達成合理分配內勤資源之目的,為扭轉此劣勢將內勤改善為警、檢、院三方由下而上案量遞減的金字塔型構造,並達案件輕重分流,實有賴修改《刑訴法》第92條第2項但書規定,擴大警方得不予解送之範圍,將最重本刑1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改為最重本刑3年以下,甚或5年以下之罪,將公益性較低、較無爭議性或只待鑑定報告(如酒駕犯和單純施用毒品犯)之罪均納入,讓內勤檢察官得以專心處理急迫之重大案件,其他案件則待檢察官審核確無解送之必要後,僅須另行規定警方於3或5日內函送至地檢署即可。若能擴大不予解送範圍至3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桃檢內勤約可減少5成案件數,若擴大至5年以下之罪,則可減少約7成案件數,無論何種修法,均可大幅減輕內勤檢察官無謂之負擔。議者或有擔心此制將影響檢察官偵查主體之主動性,實則本議題是討論內勤工作分流問題,與近來討論頗多之警方微罪處分權(雙偵查主體)並不相同,二者並無直接之關連性無庸顧慮。縱因修法擴大不予解送範圍,前提仍須經檢察官許可後始准警方不予解送,易言之,檢察官仍保有是否解送之許可權,是如遇有輕罪但案件屬性特殊、受社會矚目或顯有爭議等案件須即時釐清,內勤檢察官仍可隨時命司法警察立即解送至地檢署偵查。是以如能修法擴大不予解送範圍,可讓檢察官更專注在重大、複雜之案件,並在決定是否應向法院聲請羈押等強制處分時,更能慎重、周全,並可即時指揮司法警察調查補足相關證據,不僅符合法務部於此次司改中所強調之精緻偵查之仔細訊問、詳實蒐證,更可達成金字塔型之內勤案件處理模式。此次司改國是會議能形成決議,修法擴大警方不予解送範圍,朝醫界輕重分流之原則邁進,合理分配內勤之司法資源,進而創造「院、檢、警、民」四贏之局面。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