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2.thenewslens.com/2017/3/zv0ravs8uwjm0qdsgluwnzkqake9my.jpg?auto=compress&fit=crop&h=600&q=100&w=1000)
《德國之聲》日前發表的一篇題為《愛國主義是一塊遮羞布》的文章,諷刺國人在中共的鼓動下,沒有去抗議已經對中國人的生命安全形成了直接威脅的朝鮮核試驗,甚至也不是去抗議部署導彈防禦系統「薩德」的韓國政府和美國政府,而是去攻擊同意與韓國政府置換土地的樂天集團。
文章表示「沒有抗議自由卻忙於抗議的中國人」,在中共的煽動下,不停地忙著輪番去反韓、反日、反美、反台獨、反港獨、反藏獨、反疆獨;抵制了美國的麥當勞、又去抵製法國的家樂福、再去抵制日本的豐田汽車,甚至抵制來自香港的某些演出活動,忙得「沒時間思考其他問題」。
文章指出,「從表面上看,薩德帶來了地區軍備競賽的緊張狀態。事實上,它可能進一步暴露中國軍事力量的外強中乾。這是讓中國政府惱羞成怒又不能明言的因素」,「對(中共)政府來說,愛國主義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一塊遮羞布。」
同理來想,台灣近年許多民眾自發性發起以「愛台灣」之名,推動以民族主義為基礎的思想運動,在中國出生的美國籍學者班納迪克.安德森在他1983年的著作《想像的共同體》中,就曾提出「民族主義」之所以:「是想像的,是因為即使在最小的民族的成員,也從來不認識他們的大多數同胞,並和他們相遇,甚至聽說過他們,然而,他們相互連結的意象卻活在他們的心中。」
透過描寫一個想像的敵人來創造民族共同體的想像,在歷史上許多時候都只是政治人物用來操弄民心的手段,就如同「拼經濟」這樣顯而易見的口號,卻讓我們忽視了身為一個「人」的基本生活權力與生活品質,不幸的是,大多數的民眾對於這樣的口號總是照單全收,什麼時候我們才懂得放下「拼經濟」,正眼看待、尊重個人、他人的生命價值呢?
本圖靈感來自:政府讓恨誰就恨誰?德媒評中共煽動反韓真實目的
責任編輯:黃郁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