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台灣人力市場上,引起廣大討論且備受矚目的「求職天眼通」的網站版在2月21日正式上路,讓使用者可以針對職缺、公司發表評論。
「求職天眼通」雖然在今年才架設網站,但這項發明於2016年就已受到網友關注。「求職天眼通」在2016年6月,藉由瀏覽器Google Chrome的插件起家,背後推手就是工程師古宗禎(Denny)。
由於當時獲得的迴響遠超出預期,為了進一步實踐理想,古宗禎找上室友劉憲祥(Affe)、謝雅竹,畢業於政大的三人共同創辦了「闊力股份有限公司」(Qollie),也促成「求職天眼通」從一個「插件」升級為「網站」。
關鍵評論網這次獨家專訪「求職天眼通」三人團隊,不僅想了解「求職天眼通」的未來展望,也帶大家認識身為「求職天眼通」靈魂人物的三位年輕人。
翟本喬的一席話,讓三位求職順利的年輕人為「求職天眼通」注入靈魂
古宗禎畢業於政大統計系,並在「和沛科技」擔任工程師;去年有感於許多朋友抱怨求職網站的不便,設計出能在求職網站進行職缺評論的「求職天眼通」插件。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求職天眼通」能有今天的規模,是來自和沛科技總經理「翟神」的一席話。
某天,翟本喬把古宗禎叫進辦公室,聊的內容是他在電視上看到的「求職天眼通」報導。翟本喬勉勵古宗禎,「這東西可以做,有發展的空間」,建議「求職天眼通」未來可以變成什麼模樣、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古宗禎心想,一旦真的要把「求職天眼通」變成一個產品,那後續的客服、社群等等這一堆事情該怎麼辦?一個人不可能包山包海。就這樣,古宗禎回家後,就找上自己的大學室友、會計系出身的劉憲祥。
「欸,我們出來創業吧!」因為從頭到尾都了解(甚至一起參與)古宗禎的創辦理念,所以劉憲祥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放棄了原本的工作,成為古宗禎的第一位夥伴。
劉憲祥笑著說,「一覺醒來,世界都變得不一樣了!」眼神也散發出見證歷史的驕傲。
而財政系畢業的謝雅竹,和劉憲祥是高中同學,而且三人都是高雄人。謝雅竹原本也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在知道古宗禎的一腔熱血後,也決定加入這個團隊。很意外地,謝雅竹的公司也對他們十分支持,給予非常多的意見和回饋,提醒他們創業後會遇上的問題。
他們三人,原先都有一份穩定且不差的工作,卻為了理念而辭職創業。或許一般人很難想像,畢業於國立大學、求職一帆風順的年輕人,為什麼要選擇「改善職場資訊不對等」這條艱難的路。
謝雅竹:打造友善的網站平台,「讓人樂於分享職場環境」
「我滿幸運的,求職過程順利,也進到自己覺得很不錯的公司,內部氣氛和工作內容跟我想的也一樣。」謝雅竹慶幸自己的順遂,但身旁的朋友卻不見得有她的好運氣。
謝雅竹回憶起,畢業已經過了一段時間,身旁有許多朋友工作換了又換,原因幾乎都是在進入公司,才發現文化、氣氛或同事與自己格格不入。有些人會選擇忍耐,但一段時間過去卻覺得什麼沒有學到,她認為這樣的工作經歷真的非常可惜。
「同樣的,企業方面也會覺得員工離職率這麼高,那也就沒必要用心栽培,如此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謝雅竹對身旁朋友的親身經歷感到憂心,所以她認為假如「求職天眼通」能成功,就得先讓更多的人樂於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
「現在會發表職缺評論的人,多半都是求職不順的(負面的),這是人性。但如果你的工作很不錯,就更應該出來分享自己好的經驗,至少讓大家知道台灣還是有好的企業,就會造成正向的循環。」
當勞資雙方都有足夠的資訊和理解,求職環境才會更好。
為了吸引在職者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求職天眼通」最近還設置「推薦評論精選輯」,把正面、廣受迴響的評論推薦給使用者。
謝雅竹認為成功的關鍵,就是「在職者不僅是為自己著想,更要為整個環境著想,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大家可以更好。」而打造一個友善、滿足更多人需求的平台,就是「求職天眼通」不斷改進的動力之一。
劉憲祥:希望求職者適才適所,匿名制「讓更多人願意參與」
「現在的台灣,企業遵守《勞基法》這件事,竟然變成是高標準?只要符合法規、準時上下班就會被當成是夢幻工作。」提及台灣勞工的處境,劉憲祥透露出許多的無奈與不解,廣大勞工的困境,他深深地看在眼裡。
如果要改善職場環境,那麼得先讓基本薪資提高,才有辦法帶動整體勞工待遇的上升。劉憲祥認為,只有提高薪資待遇,才能真正幫助所有找工作和正在工作的人,穩定收入的人則不能只滿足現狀。
「在國外,十萬可能本來就是你該拿的,但台灣的環境卻讓你覺得有五萬就很好了。如果大家能一起改變,你的薪資也許就能從五萬變成十萬。」
「求職天眼通」採用了備受質疑的匿名留言制,甚至也有網友形容是另一個「靠北職場」,雖然有不少爭議,但他們卻堅持這是讓勞工暢所欲言的必要措施,當大家都說出自己的心聲,才有團結一致的可能。
「台灣一千多萬的勞工,應該都要能有與資方『對等』談話的機會。工廠、企業只要一天不開門,資方就會面臨虧損,所以勞資雙方都應該有資格讓職場變得更好。如果能讓更多勞工團結起來,我想會是改變的關鍵。」
劉憲祥語重心長的說,匿名制不是口出惡言的保護傘,而是讓求職或在職者放心的說出最真實的感受;唯有先降低參與門檻、讓更多人分享經驗,才有機會提升薪資待遇、改善職場環境。
古宗禎:資訊對等才有良好的勞資關係,「讓雇主也願意進來對話」
「我希望讓大家聊到工作的時候,不要那麼痛苦。現在看到對工作不好的評論,心裡還是滿難受的,就會覺得為什麼大家會過得這樣?我能夠做什麼事情來改變這個環境?」
古宗禎身旁有很多從小就學業順利的朋友,卻眼睜睜看他們畢業後瞬間掉到谷底,甚至出現否定自己的念頭,讓古宗禎深刻思考,大學生出了社會難道就只有這個價值嗎?這種結構性的問題,古宗禎認為求職資訊的透明是第一步,除了勞方的參與,關鍵在求職市場另一端的雇主也願意開始對話。
「企業(雇主)要開始想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只是我們(勞方)一直覺得有問題,那這樣永遠不會有交集。勞資雙方不是對立,一定要先從溝通開始,才能往正確的那條路前進。」
2月24日,有某企業主在古宗禎的臉書上留言,要求「求職天眼通」把該公司的負面評論刪除,因為這影響到公司的團結與聲譽。對於資方的強勢要求,古宗禎的回應是「企業的發展的確是必須要團結,但是團結是相互溝通過的結果,而不是強行和諧的後果。」
這是網站上線以來第一次有企業主直接對話,雖一開始沒有交集,但對方願意持續溝通、釐清彼此的想法,共同去思考就業環境的問題。溝通的結果,對方不再堅持刪除留言,還願意以雇主的身份給予建議,一起參與改變。
這或許就是古宗禎所想解決的真正問題,即便自己求職不算失敗,但他希望台灣勞工能獲得成功。
古宗禎直言,「從插件到網頁,就是要解決更多需求。」為了能把更多人的意見、需求納入,所以「求職天眼通」網站上線後的首要擴充功能,就是開發企業(雇主)的官方帳號,「唯有雙方展開對話,才能創造良性的勞資關係。」
也許無法一夕扭轉,至少能讓勞資走向平等的那一端
「求職天眼通」能夠有今天的規模,其實超出了古宗禎當時的想像。他相信身為一位軟體工程師能開發很多新的事物,「其實也是最有能力為社會做出一點改變的人」,與其坐領高薪、但對社會不見得有實質貢獻,倒不如試著解決更多人的問題。
「也許我無法一夕間扭轉這個職場環境,但我可以讓它平等一些。即使只有一點點,也是進步。」目前公司靠著三個人的親友資金維持運作,即使薪資只夠應付他們的基本生活開支,但對改變台灣求職環境的使命感,卻驅使他們三人不斷往前走。
前陣子,他們曾經接觸到一個星馬來的創業團隊到台灣找工程師,理由竟然是「台灣工程師很便宜」。這也讓他們覺得非常難過,因為工程師在台灣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工作,沒想到對外國人來說竟然是如此「廉價」。
或許帶著一點憤怒、一點悲傷,甚至是失望、無奈,訪談過程中,感受到的卻是他們的不服氣、不甘心。
至少,他們選擇辭職投入,實踐「不能只有我好,要讓大家都好」的想法,帶領「求職天眼通」繼續往前走。或許,如今的「求職天眼通」先和廣大的勞工朋友們提前開跑,在遙遠的彼端,等著企業(雇主)迎頭趕上。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