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TNL 編輯:【緬懷】三八婦女節・莫忘彭婉如 (1690)

$
0
0

新聞整理:陳冠穎

(中央社)
「祝全國女性婦女節快樂。」蔡英文總統今出席婦女節活動時表示,現階段台灣女性力量仍然受到壓抑。女性婚後為了照顧家庭,30歲過後勞動參與率明顯下降,強調性別平等第一步是經濟賦權,呼籲企業能優先考慮能力而非性別。

去年已完成《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正,凡100人以上公司須提供托育設施,對於有意願設置的公司,勞動部也放寬相關補助;此外,立法院托育中心已經開始營運,也收托其他機構的孩子,希望所有企業都能致力建立友善家庭職場環境。

總統蔡英文說,目前政府也在推動長照2.0及幼兒教保公共化,婦女就算真的必須暫時離開職場,也會提供津貼、媒合、訓練等,讓已婚婦女重回職場,開啟下一段人生,她強調,性別平等是一個長期浩大的工程,有待每個領域的人一起努力。

女性平權,莫忘彭婉如

自由報導,今天是3月8日國際婦女節,民進黨啟動性別主流化培訓課程,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致詞時感念彭婉如。1996年遇害的民進黨前婦女部主任彭婉如,當時努力在黨內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不料在民進黨全代會當天卻失蹤遇害。

彭婉如是新竹的女兒,台灣女權運動者。她自幼喪父,由母親、大哥、大嫂撫養長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後任教於衛理女中。彭婉如之後隨丈夫洪萬生前往美國攻讀學位。

1988年回台後,她出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開始投入婦女運動;之後擔任主婦聯盟理事、婦援會理事、晚晴協會理事長等職。

彭婉如是台灣性別平等運動的先驅。1996年,民進黨將本來的「婦女發展委員會」改組為「婦女發展部」。而彭婉如是民進黨首位婦女部主任。

彭婉如在民進黨期間,全力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也就是每提名4人就要有1人是婦女。在黨內被戲稱為「彭四分之一」。

1996年11月30號,當時47歲的她投入婦女運動已將近10年,南下高雄為隔天即將表決的《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徹夜奔走,彭婉如一直在說服大家支持,那天她遊說到很晚,沒想到深夜搭計程車離開尖美大飯店後失蹤,在途中遭性侵殺害。

三天後,在高雄縣的芭樂園旁草地發現她的遺體。全身赤裸,身中35刀慘死。其中32刀在背部,另3刀分別在右眼球、左頸及左腋。遇害那年,彭婉如才47歲,卻成為台灣治安下的犧牲品。(彭婉如命案

自由報導,時任國大代表的唐碧娥,是目送彭婉如坐上計程車的其中一人。「19年了,要是那天我攔下彭婉如,也許她就不會受害,」唐碧娥哽咽地說。她與彭婉如都是當年推動婦女參選保障席位的戰友,兩人有緊密的革命情感。

「彭婉如是所有民進黨歷屆的婦女部主任中最有女權觀念,推動女性四分之一條款,是女性從政的一大保障。」

彭婉如案對社會的影響

彭婉如命案引發社會的強烈震撼,婦女平權和人身安全也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提到,在彭婉如遇害後的隔天,12月1號彭婉如推動的「彭四分之一」在民進黨臨時全果黨員代表大會上火速通過。1996年12月21日,婦女團體憤而發起「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

大遊行中,兩萬人走上街頭,要政府重視女性夜行的安全。當時也有同志聲援參加,喊出「婦女要夜行權,同志要日行全」的口號。遊行現場司儀:「政治不是你們的遊戲,而是我們的鮮血與眼淚。」

1996年12月,內政部召開「婦女安全會議」。同時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立法院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並在1997年1月22日公布實施。

教育部也於1997年3月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今「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並且規定學校必須有兩性平權教育時數,此即《性別平等教育法》之法源。

1996年12月,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於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一樓成立「婦女保護中心」,設置24小時「婉如專線」,奠定24小時保護專線之工作模式。

到了1999年,在修憲遊說行動中,婦女團體省思「保障名額」的確違反民主精神,而且台灣女性參政的進展已經超越需要「保障」的過渡期,為了實践性別正義,便改以「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訴求取代「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至此,彭婉如當年提倡的「婦女保障名額」完成其階段性任務,改由「性別比例原則」繼續擔任性別平等的策略訴求。

遠見報導,接著幫彭婉如完成遺願的人包括彭婉如的先生洪萬生。

妻子去世四個月後的三月底,洪萬生被選為「彭婉如基金會」董事長,開始推展妻子未盡的理想。

洪萬生表示,婉如事件讓他瞭解到,很多事必須從女人的角度來思考。他在事件過後發現,妻子遇害的不幸,讓他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想到現代女性的處境。「我想我可以繼續走她要走的路,我徵求兒子的意見,他說好,希望能夠繼承她沒有做完的一些事。」

社民黨全國委員苗博雅曾在2016年11月30日,也就是彭婉如命案的20週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她回憶起1996年,那時她正好9歲。當時大人看完彭婉如的新聞時,都會告誡她搭計程車很危險,不可以搭計程車,長大也要記得。

她呼籲大家「記得」彭婉如這個名字,讓前人流的鮮血不會白流,付出不能被遺忘。

後來我們有了性平三法。不分性別都可以在校園、職場得到保障。婦女可以夜行、同志可以日行。行政權三次輪替,國會全面翻轉。許多優秀的女性政治工作者因著制度保障而得到展現能力的機會,2012年女性可以選總統、2016年女性可以當選總統。

但還有很多事情有待努力。

從1996年到2016年,女性仍然是性/別暴力的最主要受害者、同志仍然是法律上的次等人。性別平等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的,是永無止盡的追求。

而歌手陳珊妮的一首《天黑,怕冷》,是獻給彭婉如的。

1996年11月30日,陳珊妮和彭婉如在同一家飯店吃飯。但她們,沒有上同一輛計程車。

天冷 怕黑
尋找安慰 整個虛弱的城市
人們蒼白的消逝

天冷 怕黑 

這首歌的歌詞非常之短,卻明明白白的道出社會的冷漠,已及當時大眾對彭婉如事件的恐懼。

彭婉如曾經在20年前為女性的幸福和平播下了種子,身為年輕人更不該也不能忘記她的個名字。

因為,我們將在往後的世世代代繼續傳承她的理念,她的精神將持續流傳,我們會堅定地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

核稿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