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BuzzOrange】BO 肥皂箱:我在寶萊塢學到一堂文化課:印度沒有「看電影」的概念,買票進場就是要一起跳舞 (771)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為什麼寶萊塢的電影幾乎都常常達兩三個小時、然後大半都是在唱歌跳舞?像這位朋友一樣到印度的電影院一趟你就懂了——跳舞就寫在印度人的基因裡,對許多印度人來說看電影就是為了跳舞!

雖然感覺似乎不可思議,但印度人對電影的態度真是充滿自由感:沒有看電影就該乖乖坐好這件事情,電影只是一種形式,你想怎麼看就怎麼看。相較於台灣社會的束縛感,令人心生感慨。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即刻擁有iphone8ss

前幾天去看電影時,友人說了一個趣聞給我聽。

友人的友人許久前因為工作的關係,去了印度一趟。然而,身處異鄉,平時沒什麼嗜好的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看電影,於是乎,就在某天晚上,他不知哪來的勇氣,問了當地與他配合的印度窗口,問說能不能帶他去看寶萊塢電影。

是的,就是那個我們印象中都在唱歌跳舞的寶萊塢電影。

「你確定你要去看我們的電影嗎?」電話另一頭,印度同事問。

「yesyes,我確定,反正都來了,你就當做做公關帶我去吧。」

於是,印度同事到了飯店,接了友人,兩人搭車來到了當地的戲院。

友人抱持著一種興奮的心情進了戲院,首當其衝的第一件事,不是唱歌跳舞,沒那麼早就開始跳舞的,而是整個戲院的位置,好大。

如果你曾經有去過台灣威秀影城位於林口的 Mappa 影廳,或是台中老虎城的 Gold class 影廳,你可能會覺得,看電影就是應該要這樣舒服才對,不用坐在小小的位置上,不時還被坐在前面的高個擋住字幕,或是不小心喝到別人的飲料之類的,而在印度,每個影廳都跟 Gold class一樣寬敞,更甚至,還比它大。

友人與同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來,過了一陣子後,電影開始播映。

電影的起頭都很正常,就跟我們在台灣看電影的模樣沒兩樣,但當電影來到了我們印象中的唱歌跳舞片段時,一切就開始不一樣了。

整個影廳的人都站了起來,跟著電影裡的主角一起載歌載舞起來。

那一瞬間,他楞住了。

因為作為一名外地人,首先是他聽不懂印度語,那也就算了,在他買票的當下他自己本來就有心理準備,但沒人跟他說,看電影還需要跳印度舞的啊!

他這輩子除了早上上班路過跳土風舞的爺爺奶奶之外,他從來沒跳過舞啊!

一旁的印度同事催促著他一起站起來跳舞,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站起來,然後用一種在夜店裡跳舞的方式扭動著身軀。

但你知道,尷尬是有個期限的,往往一開始的尷尬,過了那個山頭,你就豁然開朗了起來。

於是他扭著扭著,突然覺得整個人開心了起來,並且跟著身旁的印度同事學起了印度舞蹈,度過了愉快的第一次寶萊塢體驗。

出來後,他簡直是上癮了般,抓著印度同事說還要來看。

「你們的電影實在太有趣了,你們每個人看電影都會這樣嗎?」

「是的,我們看電影的目的,其實就是進去跳舞的。」

印度同事說,其實對印度而言,是沒有「電影」這個概念的。

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電影是西方傳來的文化,那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但他們不需要這樣的形式,他們本來就有自己的文化,是一種以歌唱與舞蹈去表達事物的文化。

這也是為什麼寶萊塢電影裡一定要有唱歌跳舞的部分,因為那是他們的根本,其餘的部份,都只是附屬品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戲院座位一定要很寬敞,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些空間來舞動身軀,這才是他們買票進場的主要原因。

聽完的當下,突然覺得,其實某個層面而言,印度人看電影的方式,比我們幸福許多。

有太多時候,我們的觀念,其實是很「制式」的,覺得一件事該這樣就是這樣,沒有轉圜餘地,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是好的,於是我們便從此循規蹈矩。

這樣的論點最常聽見的,是老一輩人如此教育下一輩人,至少我自己大多數時候聽見的地方,是在這樣的場合裡。

這沒有錯,畢竟如果能有一種方式通往好的結果,又何必繞遠路呢?

但反過來說,這卻成了禁錮想法的裹腳布,因為當你脫離了這條軌道,你便沒有應變的能力。

這也是我們滿常遭遇與看見的情形。

或許我們都該參考印度人看電影的方式,畢竟「電影」只是一種形式,要怎麼看「電影」,卻是取決於你想要怎麼看待那件事。

人生如戲全憑演技,既然生活也是演戲,要怎麼看電影,就看你是想坐著看還是站著看了。

但如果可以的話,我比較想躺著看就是了。

坐久了會椎間盤突出,站久了會蘿蔔腿。

sent from your iphone8ss.

補充,事實考察:

謝謝大家對於這個故事如此之興奮與喜愛,那麼,本著一顆實事求是的真心,經我多日探訪後(其實就是偷看大家的分享啦),在某個分享朋友底下的留言裡看見了一則相當具有意義的紀錄片段,可謂是幫這個故事增添了不少真實性,謝謝這位朋友

另外補充印度網友在文章底下的回應

(本文經原作者即刻擁有iphone8ss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寶萊塢奇緣〉。)

延伸閱讀:

缺乏創新力的華人社會:充滿「恩情」的道德制約,結果誰都沒有做自己
美籍老師9年觀察:美日德的壓力創造人才,台灣的「壞壓力」卻徹底摧毀個性
【鬼島 VS. 日本】這是一位日本上班族的心聲:跟台灣相比,在日本過生活真的很~爽!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