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商業周刊】朱淑娟:大埔案第二?新竹米鄉恐變建地 (9485)

$
0
0

竹北農民十月剛獲冠軍米頭銜,卻面臨無田可種的窘境!只因知識經濟園區擬擴大徵收三百公頃地,用途竟是住商建築。

台知園區特定區計畫,將把種出冠軍米的稻田變建地,台灣可能永遠失去一片美麗又珍貴的優良農地。
台知園區特定區計畫,將把種出冠軍米的稻田變建地,台灣可能永遠失去一片美麗又珍貴的優良農地。(來源.本刊資料)

今年十月,新竹縣竹北市田守喜等三位農民以稻米「桃園三號」,奪下農委會「第一屆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的冠軍獎。去年,竹北農民陳發生也以桃園三號贏得農委會「十大經典好米」大獎。

「我們這裏是特定農業區,土質好、灌溉水源豐沛,加上用自然農法種植,種出來的米粒粒香Q飽滿。」世居竹北的田守喜說,十多年前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桃園三號時,他被米中淡淡的芋頭香深深吸引,是最早種植這個品種的農民,隨後越來越多農民跟進,如今竹北桃園三號已是台灣有名的在地稻米品牌。

號稱國家重大計畫
擴大徵收,只是炒作開始

諷刺的是,田守喜、陳發生的農地都已被新竹縣政府納入「新訂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簡稱台知園區計畫),面臨被徵收的危機。想到可能無田可種,田守喜感嘆:「我一直很努力種出好的米,這麼好的農地為什麼不保留下來?」

新竹縣政府以推動IC設計產業為由,二○○○年提出台知園區計畫(前身為「璞玉計畫」),位於中山高竹北交流道、北二高芎林交流道之間,並在二○○四年經行政院核定為「國家重大計畫」。新竹縣政府強調,這個計畫與交大建立產官學合作機制,串聯新竹科學園區與新竹生醫園區,預估可創造兩千億元以上的年產值、三萬五千個就業機會,帶動新竹產業升級。

不過當時行政院核定的面積只有一百四十二公頃,扣除交大研究校區三十三公頃、住商用途的國際示範村二十公頃及公共設施,真正用於產業專區的只有六十一公頃。二○○四年新竹縣政府修改計畫,徵收面積變成四百四十七公頃,增加的三百公頃並不是產業所需,而是為了住商建築用途。

這種先把農地變更成科學園區、學校,找到「公共利益」名目後,再推更大面積「特定區計畫」的手法,就跟苗栗縣大埔區段徵收一模一樣。大埔區段徵收產業用地只要二十八公頃,卻劃了一百三十六公頃。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這種手法一再被複製,是帶動近年來台灣土地炒作風潮的主因。

由於此案爭議過大,經過十年未開發,到了二○一一年出現重大變數。當時許多優良農地面臨開發壓力,當年五月馬總統親臨農委會主辦的「糧食安全會議」,宣示二○二○年糧食自給率將從現在的三二%提高到四○%。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