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bw.bwnet.com.tw/image/pool/2017/01/01a922a96010ca14a40dce6a699c86d3_620.jpg)
「我正往歌手發展。」在朋友約的一個聚餐,一位斯文的年輕人自我介紹;同桌的人好奇發問:怎麼學音樂的、為什麼想當歌手、眼前的事業計畫…最後有人發話:「那你現場唱首歌表演一下吧!」
「呃…」年輕歌手的笑容有點勉強。
「別別別!」我顧不得發話的人是我的前輩,急促地表達我的意見。「你不要這樣子點人家唱歌,很不尊重的。」但是前輩還沒理解過來,回問:「奇怪了,人家當歌手,讓他唱一段有什麼不可以了?」
可能我們身旁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現場幫我們表演一下吧?」這樣的要求對藝術工作者很不尊重,而他們還常常有苦說不出。
專業表演需要環境與工具
專業藝術工作者,就和任何專業人士一樣,並不是隨時隨地就能把自已的專業拿出來展示。他們不是隨時可咀嚼的口香糖。
如果在飯局上遇到個牙醫,你會不會側身一躺:「來幫我補個牙吧?」我估計你不會,如果你精神正常。
牙醫需要環境,不能有人打鬧走來走去,免得哪個冒失鬼撞一下牙醫。
病患要有張躺椅、要有集光燈,牙醫需要工具,例如鑽牙器具、鑷子、麻藥…。連牙醫坐的輪椅都是有考究的,如果你留神觀察,那個椅子像個馬鞍,讓人可以上身靈活運動,長時間坐也不會痠痛。
專業表演需要準備與設計
我們會以為一個專業歌手,隨時開口就能唱得很好?其實錯了!
正如一個專業運動員在上場比賽前要熱身,把身體機能與心理思維調到最適狀態,任何藝術工作者也是一樣。
歌手在唱歌之前需要暖嗓,需要發聲,不然聲音無法飽滿圓潤;在唱歌前不宜吃炸的、重甜重鹹。我自己身為演講者是深有體會,如果吃了重味的食物再演講,不但唾腺分泌口水太多,而且會很容易喉癢燥聲。
歌手開唱前,需要調整自己與聽眾的心理狀態 -- 走上台,下前奏,全場掌聲後安靜,每個人都聚睛會神。在這種狀態下,歌手才能把自己的心神投入歌曲之中,無論是歡樂或是哀傷,也才能感動我們。在飯局中,鄰桌還在大聊股票、政治、八卦,還有人在啃雞腿、吸麵條,這明顯不是妥善的時機。
你在要求他「背棄所愛」
也許你會說「我又沒有要他認真唱,你會不會想太多了?」
不是我想太多,而是你想太少了。藝術工作非常辛苦,收入常常不高,很多不確定性。他們承受家庭的壓力、社會的主流見解,通常就是因為他們對藝術有分愛好與熱忱。這樣的人對於表演品質最敏感,想把完美呈現在別人眼前。
而沒有合適工具與環境的現場表演,結果通常就是亂七八糟。如果是我,倒沒什麼關係,我本來就不是專業歌手,唱壞也沒關係,我心裡不會難過,別人也不當一回事。
但他是個專業藝術表演者,為什麼我們要逞一時之快,要求他背棄、破壞他對藝術設定的標準?
我們嚷著要他表演,心裡以為是和他親近的表現,但事實上是一種另人難堪的不公平對待。
做為職業表演者,他的演出就是他的商品和服務。隨口一句話,要他在惡劣環境下即席表演,就是消費他的商品和服務,我們有付錢嗎?如果沒有,這樣公平嗎?
顯然,我們吃飯時遇到個大學教授,並不會說:「嘿,你教什麼?來給我們上個課吧。」遇到會計師,也不會要求:「我這幾張發票,幫我記帳一下吧。」
這是找碴、趁人之危
最後,當有人提出「來唱一首」的要求,他的處境其實很難拒絕。
如果他拒絕當場唱,會讓自己陷入難堪的處境 --是對自己的能力沒自信?還是他這麼小器在耍大牌?或者他根本就是在膨風?這些擔憂,常常讓藝術表演者無法拒絕我們的表演提議。而在這種狀況下,我覺得是趁人之危。
記得「七步成詩」的歷史故事嗎?當皇帝的曹丕,看才高八斗的文學家弟弟曹植不爽,命令他在眾目睽睽之下,用走七步的時間完成一首詩,曹植竟然做到了。對,這顯示曹植才華高,但同時也說明了,「臨時要求當眾表演」是一種找碴,甚至刁難。
新年,放藝術工作者一馬!
也許是類似這樣的經驗我也遇過,所以特別有感、同情吧。我曾經在大學對教授演講,講到一半,一位資深教授打斷:「你講的這些,我已經知道了,對我們沒用的。你換個題目吧,你還能講什麼?你最精采的東西拿出來講,讓我們聽聽看。」我算是個略有經驗的演講者,也不是沒料,但是突然被打亂,還是手足無措了半晌。
這樣的經驗,我明白給別人「即席要求」,是多麼不恰當的事。
快過年了,許多家族或朋友的聚會,這段時間正是「被要求即席表演」的高峰期。祈祝所有藝術工作者不要遇到這樣的局面。如果遇到了,希望會有人出面阻止…如果別人不明白,就多多轉發這篇文章吧!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