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img.com/bt/api/res/1.2/qNWL3FI6hS35z6B4UxTxLQ--/YXBwaWQ9eW5ld3NfbGVnbztmaT1maWxsO2g9NDA7cT03NTt3PTQw/http://l.yimg.com/os/publish-images/news/2016-11-23/1ee9b880-b15c-11e6-8915-3d2958b4e403_-cid_B2152E14-9D03-43BA-96BB-1226FB0E8716.png)
作者:on.cc東網-王乾任 (社會觀察家)
每到歲末年終,總會有很多年度回顧排行榜,十大新聞也是常見的一項排行,透過十大新聞排行榜,指出過去一整年社會上關心的重點大事。
然而,最近一陣子,網路上有一些傾慕中國之強大的朋友,自己羅列了兩岸的年度十大新聞事件,關於中國方面都是報導其如何富強,關於台灣則是一堆八卦或社會抗爭,最後再下結論說,台灣遠不如中國,讓人憂心忡忡。
每次看到這類變著法子歌頌中國富強、貶抑台灣的文字,我都會仔細深入檢驗其所舉證之案例,是否有系統性偏誤的選擇性記憶?也的確讓我發現,這類人士在做兩岸比較時,根本是結論先行,證據資料再根據自己的結論去拼湊。
好比說,中國霧霾問題十分嚴重,舉世皆知,就連中國自己的媒體都會報導,但是在這類人的眼中,霧霾卻不是問題,其他像上訪、一年兩萬起的暴動抗爭、強拆十字架等、維權人士被失蹤等等,也絕對不會被舉例。如果中國的電視新聞不會出現上述事件,我們會知道,因為某些議題不可以被報導,會被河蟹,會被消音,因為中國有很強大的言論管制機制,主事者不希望人民知道的事情立刻就會被抹煞。
反之,台灣的確有很多不該被當成新聞報導卻成天出現在電視媒體上的東西,但是,電視新聞上的報導就是台灣社會的真實反映了嗎?台灣社會普遍的共識,電視新聞媒體已經腐化,人們多轉向網路新聞媒體取得新聞。也就是說,在台灣要看有意義的新聞,得從網路上挑選而非盯著電視新聞看。
也不知道這些人是真的不懂,還是故意裝傻,明明是兩岸的媒體各有扭曲之處造成的新聞報導差異,卻能拿扭曲的結果來證成中國富強而台灣亂糟糟。
更讓人憂心的是,其中不少人還是從事商業工作,或是企業領導人,甚至是大學教授,卻連最基本的比較法則(蘋果不能和橘子比)都不懂,還犯了邏輯上的單側偏重謬誤(談中國就只談好處不看風險,談台灣就只看問題卻看不見優點),著實讓人憂心,這些人如此一面倒的讚許中國的評價方式,看喜不思憂的眼界,對其企業經營或人生規劃會否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我當然相信,這些人的原意是好的,透過中國的富強,提醒台灣社會應該留意自己的問題,不要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八卦新聞和車禍報導上。我相信很多台灣人也很痛恨電視新聞的胡搞亂來,可是台灣的電視新聞跟台灣社會是平行世界,活在還自以為能夠靠「議題設定」帶輿論風向的思維裡,任憑社會如何斥責非議或嘲諷都「好新聞我自為之」的態度。
在台灣,電視新聞上只能看到不入流報導,比較有問題的未必是台灣社會的不入流,而是有心人希望台灣人覺得自己社會不入流。如果我們分不清兩者之間的微妙差異,誤以為台灣的新聞媒體報導的就是台灣社會的真相,那是蠻容易造成錯判台灣未來發展的致命性錯誤。
還有一點,高舉中國富強論來貶抑台灣社會的人,多半有一種台灣不應該輸中國,事事都應該強過中國的迷思。也許是因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曾經領先中國一大步,對於中國急起直追且後來居上感到適應不良,加上過去的教育一直告訴台灣人是中國人,導致某些人內心有種事事都得贏中國的心態。
有人會覺得輸給美國很可恥,事事都得贏過美國嗎?如果不會,那麼輸給中國也一樣,不要覺得可恥,中國人口是台灣的六十倍,土地面積是台灣的三百倍,一個北京或上海特區的人口數就要逼近整個台灣,完全不同規格尺寸的兩個社會,事事都要放在一起比,且還要求台灣不能輸,也是非常神奇的思考模式。真的要比,也得換算成人均單位來比,而非直接比總體數據。
放下事事都要贏中國的心態,認清台灣社會的現貌與國家規格尺寸跟中國完全不同,找出真正屬於自己在全球產業鏈的不可替代性,走一條跟中國不同的經濟模式,也許才是對台灣社會發展最好的做法。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