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馬維敏:蔡總統比蔣總統強多了 (3433)

$
0
0

馬維敏/《蘋果日報》主筆聽了蔡總統在2016年最後一天的談話,很難不感動,而且對2017滿懷著希望,對2018更是充滿期待,未來光明無限。
蔡總統告訴大家,2016年是打樁,2017就要開始建設,那麼一切就如同總統所言,先苦後甘,苦盡甘來,2018應該就是收割的季節,採蜜的日子,人民甜到心坎裡,能不感動嗎?

1949年蔣介石敗走台灣,島上一片淒風苦雨,瀰漫著失敗主義,於是蔣介石告訴大家,「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聽了老蔣這番振奮人心之言,許多人大概也深受鼓舞與感動,相信不久就可以反攻大陸,收拾舊山河,和家人團圓。

政治領袖通常都具備一種神奇的魅力,他們擅於透過言語解除人們的理智,沒有邏輯的空話,卻能夠煽動起情緒;空洞的承諾,卻能讓人信以為真。結果,蔣介石兩年沒能反攻,三年未見掃蕩,至死也未成功。

蔣總統食言了,但多少老兵終其一生卻都揣著戰士授田證想要回老家。

蔡總統不是蔣總統。她的「一年打樁,兩年建設......政府先苦後甜,人民苦盡甘來」承諾,想必也不會是另外一張戰士授田證。

但是,蔡總統可不可以告訴大家,治理國家難道和蓋房子是同一套工法?國家政務哪些事情算是打樁?那些事情算是建設?蔡總統在2016年520就任後至今所推動的否定九二共識、研議年金改革、通過一例一休、同志婚姻平權、追討不當黨產.......,如果算是打樁,為什麼「全力提振台灣經濟」、「全面擴大基礎建設投資」這些顯然也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留待2017年才開始列為施政重點?莫非提振經濟、基礎建設和前面那些所謂「打樁」的工作會相互排斥?為什麼不能同時進行?何況,提振經濟、基礎建設不是更像是打樁,當這兩支樁打好、打穩後,另外的那些事情推動起來不是會更順利些?而且政府各部門各司其職,研究了如何改革年金,難道就沒有機關和人員可以專研提振經濟?政府追討了國民黨的不當黨產,難道就沒有辦法擴大基礎建設投資?

其實打樁也罷,建設也罷,往往是政治人物胡亂套用概念,說穿了就是:已經做,但是做得七零八落二二六六的,就叫做打樁,反正工地嘛,亂七八糟是理所當然;還沒做的,沒做到的,就叫做建設,就像預售屋的廣告圖,豪宅華廈、公園綠地泳池,美不勝收。

但廣告不實遲早總會穿幫。蔣介石比較笨,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居然還列出了時間表,五年沒能成功,就會有人偷偷嘲笑,反攻無望論也更加盛行。蔣家培養出來的馬英九也沒學乖,選舉政見明白列出「六三三」,結果讓自己淪為笑柄。

還是蔡總統比較聰明,只告訴大家第一年打樁,第二年開始建設,然後就沒了!沒說大家多久之後可以看到建設的成果,也沒有說建設能夠達到什麼具體成果。一切的答案都在「先苦後甘,苦盡甘來」這八個字裏面,而且「先苦」的醜話說在前面,至於苦到什麼時候?苦到什麼程度?沒有答案!「甘」什麼時候來?甜度多少?當然也沒個說法,就憑全民各自想像。如此一來,絲毫沒有吹牛的問題,當然也沒有必須兌現的支票,更不必承擔跳票危機,完全是有夢最美的境界,作夢者固然很容易感動,連說夢者都會被自己給感動了。

更多馬維敏文章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