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61217/640_48ec4d4591c865ec50b3ff7275d699fe.jpg)
羅智強/野台發起人很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寓言故事。談的是「媒體示警」的重要性。在故事中,有一隻狗經過牧場,公雞誤狗為狼,便大喊:「狼來偷吃羊了!」牧羊人衝出來,發現是狗。狗氣道:「這公雞破壞我的名譽,你應該把他的嘴巴綁起來。」牧羊人聽了說:「公雞雖然不對,但如果把他的嘴封起來了,一旦狼真的來了,就沒有辦法發揮示警的作用。」媒體的重要,即在於向社會公眾示警,一旦公眾人物行為有所踰越,便呼叫人民,眼睛牢牢盯緊這些政治人物。所以,社會大眾,也願意給媒體多一點的空間,甚至是犯錯的空間,因為,從大局言,這様的「犯錯空間」也是保護公眾利益需要的。然而,這種對犯錯寬容,時日一久,卻漸漸遭到部分披著「名嘴」外衣的政治評論人惡意的濫用。仗著公眾對其犯錯的容忍,竟把「毀人名譽」、「扭曲造謠」當成了一門「生意」,沒有證據、不做查證,便信口開河,將別人的名聲往死裡打。這些惡意的名嘴,其目的不在於為公眾示警,而是甘為不同政治勢力的犬馬,或以譁眾的方式博取收視率,純然就是為了賺取通告費。這様的通告費,是不折不扣的「黑心錢」,因為這每一分錢,都是從無辜者的名譽屍體上榨取出來的,所以,這様的名嘴,也可以説是「名譽食屍鬼」。除了以無辜者的名譽為祭,長久下來,這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嘴,由於胡言亂語、出包次數太多,加以立場不斷跳動改變,其把戲也漸漸被大眾看破,公信力大幅滑落,其結果反而傷害的是原來社會期待的「公雞示警」作用。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政治評論者都是「惡意的公雞」。我也認識很多,執著為理念發聲,講話求實求據,負責任、有論述深度的名嘴。他們上節目會努力做功課,沒有確切證據的話絕不出口,即便這様子會減少「表演性」,妨礙其收視率,但他們有個「理念的底線」,絕不放棄。但這様子的評論人,確實也就得面對更辛苦的電視評論環境。最後,部分惡質名嘴,其妖言幾已達禍國程度,台灣今日的亂象,這群名譽食屍鬼若非罪魁,也算得上禍首。那該怎麼辦呢?一方面,只能靠其他堅持言之有物、言之有憑的名嘴,不敢奢望可以「撥亂反正」,但至少平衡一下這様的禍象。另一方面,也只能靠閱聽眾的篩選。少看少聽那些妖言,就是為國為民多做一分功德。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