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3.thenewslens.com/2016/10/v3l7ri8futvh6fb9jnznbcwe89r4iy.jpg?fit=crop&h=600&q=100&w=1000)
作者:十九(文字工作者,平時撰寫企劃、文案、影片腳本。熱愛電影、戲劇、美食、旅遊,以及用文字表達對上述事物的熱愛。)
「我們的未來,絕對、絕對不能輸給方案A!」《荼蘼》一劇中,女主角鄭如薇在選擇方案B後,認真嚴肅地對男友湯有彥這麼說。她宣誓般的一字一句,看似鏗鏘有信心,卻未嘗不是在跟自己喊話,因為她不能輸,唯有活得好,過得幸福,才能證明自己當初不是做下一個錯誤的決定,才毋須在午夜夢迴時嘆息:如果當時不這麼做,選了另一條路多好!
這樣的悔恨,她承擔不了。
可天底下哪有一帆風順的路途,世間哪件事,不是多少摻點考驗或帶著磕絆,即使是「幸福」。只不過,因為我們無法與未發生的事比較,於是遇到不如意時,我們永遠想著另一條必定比較好,給予期望的投射。但是你,怎麼知道沒發生的會更好?妳怎麼確定,當初選了另一條路,會比現在海闊天空?
沒有人知道。於是,編劇徐譽庭,寫給觀眾看。
《荼蘼》中,鄭如薇在起始做了選擇後,故事便分兩線講述,一條是選擇去上海工作、與男友分處兩地打拚的A方案;一條是留在台北照顧車禍受傷的男友的父親、成就男友事業的B方案。劇中兩線轉換的極為自然,時間分割亦恰到好處,觀眾看A線時?致淡忘B線情緒,反之亦然,還能在同個時間軸比較兩個處境,體會細微更加感同身受。
《荼蘼》播出2集後,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一致認為:太寫實了!不是那種揭露隱在社會不公不義下的血淋寫實,而是女性在面臨愛情、婚姻、事業抉擇時的心路歷程,在家庭與工作間的尺度拿捏、蠟燭兩頭燒,對自我成就的追求與評價,這種真切貼近的寫實呈現(當然,男人也有,只是《荼蘼》還是以女主角為主,故男性立場著墨篇幅較少。)
寫實到令人不寒而慄。當生活出現不如意,當未預期的一次次柴米油鹽醬醋茶爭執下,當初你因為想要擁有一個幸福家庭而妥協的東西重新出現腦海,妳或你,忍不住會想:這就是我當初想要的生活嗎?我當初的放棄、妥協值得嗎?妳搖搖頭,手中正切著菜的刀握得更緊了。
不!這次不能再放棄了!放棄了、更改了,就代表我當初選錯了。於是,多少人像方案A裡的鄭如薇一樣硬扛,執著地堅守「絕對絕對不能輸給方案B」。何苦呢?編劇徐譽庭用方案A告訴你,遇上了失敗的方案,還有其他解套方法。
方案A中的鄭如薇,也不是一帆風順。優先選擇事業的她,在工作上嶄露頭角同時,也面臨了愛情危機。在她猶豫心慌之際,她那個性機車但閱歷豐富的上司,教了她當機立斷。是的,你要設停損點,知道路錯了,就不要繼續走,「看你獲得的,而不是失去的。」
故事到第二集,傳達的是「失去」與「獲得」。我們每個選擇,必然同時包含了得與失,正確或快樂與否,端看我們如何看待得與失。荼蘼只有6集,分了兩條線,等於3集要說一個故事。如此緊湊的節奏,著實令人期待,導演王小棣與編劇徐譽庭要如何演繹,如何說故事。故事的結局又將會是如何?太吊人胃口了。
要知道,劇中人選擇,電視前的我們也同樣選擇,每個選擇,我們都只能做一次。
名稱:《荼蘼》
時間:2016/10/07起
頻道:台視、八大電視、愛奇藝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