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10-08/656/b01a00_p_01_03.jpg)
蔡總統接受《讀賣新聞》專訪,拋出擱置沖之鳥爭議,而備受爭議的瘦肉精美豬進口,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日前公開宣稱「豬農要有心裡準備」;美豬進口與沖之鳥礁漁權,都是馬政府堅持不讓步的外交紅線,蔡政府全讓步了。
沖之鳥爭議甚久,相較於馬政府強力捍衛沖之鳥礁周遭海域的漁權、派出艦艇護漁,蔡政府附和日方觀點,導致我漁民不敢進入沖之鳥200浬經濟海域作業,漁民早有怨言、甚至有人被迫轉賣漁船。
當蔡總統最新拋出擱置沖之鳥爭議,繼而衛福部官員又宣示日本福島農產品最快明年解禁,講好聽一點是對日釋善意,實則是外交讓步;《讀賣新聞》解讀是:要加強台日合作;背後潛台詞則是「對抗大陸,(台日)彼此需要對方的力量。」
蔡總統近期提出「力抗中國壓力」主張,即使民進黨人多次澄清是「力抗壓力」,不是「力抗中國」,難免被外界解讀是刻意疏離中國大陸。
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也可以放到此一框架來檢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一席「豬農要有心裡準備」絕非說說而已,而是真的要進來了;瘦肉精美諸即使有高度的食安風險,卻是蔡政府對美重要的外交籌碼。
種種跡象顯示,蔡政府國安戰略開始從馬政府的「親美、友日、和中」,逐步轉變成「親美、友日、遠中」的趨勢。問題是,大國為了自身利益,隨時還是會把台灣出賣,菲律賓提請南海仲裁案結果、台灣今年無法參與ICAO年會就是明顯的例子。
如何周旋在大國之間維持等距,透過槓桿爭取國家最大利益,才是小國求生存之道。蔡政府千萬不要誤判情勢,一意孤行。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