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61006/640_3cf3e886155bcd9de8f23edb57f53725.jpg)
王婉如/交響樂團演奏員隨著樂團經歷了一周台中、台北「某幾天要住某幾天要來回」的混亂奔波台中歌劇院開幕歌劇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台中歌劇院怎麼樣?畢竟耗資43億元、費時10年打造,大家對歌劇院的真實面貌一定充滿期待。說實在的,我不知道要怎麼樣簡短回答。「很爛耶」對整體環境也不算公平,「不錯啊」這句話也講不出來。後來想想,應該要分成三種狀況,如果你是民眾,那還不錯 ; 如果是觀眾,那還差強人意 ; 如果你是演出者,那很糟糕,因為他們沒有把你當人看。為什麼這樣說?先說「民眾」的角度,整個歌劇院的設計,就外觀而言,真的很特別,在一大堆方方正正的都市叢林,這一曲牆造型特殊的建築是吸睛的焦點。外面的圍繞水道,是民眾帶小孩玩水放鬆最佳的去處。進入館內只有一個主入口,動線簡單明瞭。一進到室內,充滿巧思的建築設計及展示藝術也讓人眼睛一亮。空間使用而言,首先映入眼簾是服務台,除了左側的公佈欄區還有電梯及廁所以外,沒有其他空間浪費了,因為旁邊一大片就是商店跟咖啡店。還不夠好玩?5樓還有更多的販賣商店還有自助餐,6樓還有特色自釀啤酒、小菜盤以及罐頭。那就「觀眾」的角度而言,要進去聽歌劇的動線,彷彿電影院般的設計,要從迴旋梯撕票上樓入場。每場演出要吸納這麼多觀眾,就一個單一入口。我沒有當過觀眾,不知道入廳後動線是否明瞭清楚,但是就廳外而言,開放彩排時的狀況,上樓還要跟去迪士尼一樣排隊入場,實在混亂。走上迴旋梯後的空間仍然狹隘,並且由於沒有其他相關空間,因此同一個流動空間還要同時擔任音樂會前導聆會或是貴賓酒會的座位區,要進到廳內自己的位置,就要跟一堆椅子還有端雞尾酒的服務人員借過。對了,進場的時候注意看看週遭有沒有黑衣人,因為演出人員有時候也要從這邊進出,所以本來就很狹窄的入場通道,還要分享給另外一群背著樂器或是戴著識別證的工作人員們。噢,不過這可能是捕獲野生演奏家的絕佳好機會。就「演出人員」的角度來看,要進戲劇院,最正確的進場法是要先從建築物外面,(你沒看錯!外面!)的狗門進入,走下B1,穿過停車場,再走入建築內,換搭一台獨棟公寓裝的都比他大比他快的電梯,然後到2樓,穿過僅有一個長方形的後台,再換搭另外一台如果走樓梯已經來回3趟的電梯到休息室或是樂池。每個樓層只有2間廁所,以一個1百人的交響樂團而言,每個人1分鐘上廁所都要花50分鐘才輪完一輪。2樓候演區最慘,有歌手、劇團、工作人員、樂團,只有1個廁所。更別提廁所內裝無品質,電梯梯間的空間畸零狹小。不想等電梯走B1?沒有問題,從2樓可以直接離場,跟所有觀眾一起擠迴旋梯下樓,可以達到演出人員跟觀眾融合打成一片的親密氣氛。下樓記得要有耐心不要推擠小心不要撞到迴旋樓梯旁的貴賓座椅。那至少演出的樂池很好吧?!嗯⋯⋯演出人員需要有特異功能,可以在黑暗中自行發出夜光,否則可能就需要跟特戰隊借一下夜視鏡,整個通道黑暗竟然沒有想到要裝通道燈?樂池內要黑是因為怕竄光影響舞台效果,是誰說這代表整個地下層都要是黑的?樂池狹窄到舞監像在玩俄羅斯方塊一樣想盡辦法看怎麼把整個樂團塞進去,如果是以自助餐一盤裝到滿的概念在裝台,那舞監無疑是冠軍。我有說樂池層的廁所沒有燈嗎?噢沒有關係,差點忘了我們都會自己發出夜光。另外,整個歌劇院把最大比例的佔地(一半的1樓,以及整個5樓和6樓)通通弄成商店還有餐飲店。結局是,實用空間不足。什麼意思是空間不足?!除了樂池和舞台,歌劇演出還需要什麼空間?樂團團員休息室、工作人員休息區、歌手演員休息室、演員化妝室、戲服道具室、導演指揮休息室、製作策劃應變總部、慶功宴或是酒會或是演出者提神飲品餐點供給區。整個後台只規劃15間坪數大小不一的休息室,以上空間需求的規劃在哪裡?沒有,那怎麼辦?因此,2樓那條長長的候演區變得很忙,一走進去工作人員的客難休息區擺了6、7張桌子,便當食物飲料私人家當化妝箱工作工具電腦全部都在同一張桌子上,除此之外,還要要容納2、3百人的來回,還要在劇終擔任慶功酒會的地點。慶功的嘉賓拿著香檳寒暄,工作人員來回奔波,歌者卸妝,樂團人員背著樂器借過離場,比跨年的101還要混亂。說到商店跟餐飲店,1樓設置咖啡店我可以理解,但是需要這~麼~大~一間嗎?歌劇院的主要功能到底是讓一個文青去到那邊買1杯咖啡泡一整天,還是是要讓觀眾來看演出的時候只是需要一個歇腳喝杯咖啡的地方?然後5樓的自助餐我是完全不能理解,民眾到底要來看歌劇還是來吃吧費?最扯的就是賣東西的地方了,賣的東西跟歌劇院完全沒有相關的琳琅滿目,而且是動線一定要經過之處。我想所有的問題,總結就是一句:「歌劇院的定位是什麼?」它定義成民眾平常可以常來的休憩場所,在戶外玩玩水,到室內買個貴森森偽文創物品,喝杯160元還要自己動手沖的咖啡,吃個1280元的buffet,雖然做的事情都一樣但是可以打卡說自己是到歌劇院不是百貨公司,感覺突然生活水平高尚了許多。以這樣的定位而言,那麼做得很成功。如果是要定義成一個為了藝術演出的場地,那麼後台動線之混亂及狹隘,以為演出人員膀胱都很大的極少廁所空間,只能當作裝飾品的電梯,以及編號從1-20但是不知道哪裡安全了的安全梯,更別提地下只有2百個的停車位,那有沒有達到「歌劇院」的標準,心知肚明。歌劇院到底是在賺錢,從承租商店 ; 賺名聲,從知名的設計建築師操刀 ; 賺人潮,從來歌劇院的總人潮,不論玩樂休閒還是看表演?還是在真心為了演出者和觀演者,提供一個更精緻更專業的歌劇演出場所?我想,答案應該非常清楚。
真的要娛樂,隨便一間電影院的軟體硬體都可以輕鬆打趴歌劇院。
專家說話了:大家錯怪伊東豐雄及聲學顧問了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