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yimg.com/bt/api/res/1.2/p2xiDZHu5SV3sAYRAzUcjA--/YXBwaWQ9eW5ld3M7aD04MDt3PTYzMA--/http://media.zenfs.com/155/2011/05/04/fashion_090126.jpg)
最近姊姊迷上跑步,放學到家已經五點多了,卻還說要去附近的大操場跑步。而且,還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孩子過了十二歲以後,主動邀請父母一起做些什麼的機會,只會愈來愈少,所以我當然趕緊說好。
「我們先走一圈。」姊姊說。一圈是八百公尺,我知道孩子想跟媽媽聊天。我的修行愈來愈好了—即使聽到什麼「離譜」的情節,也能控制自己不馬上下斷語。父母有什麼意見,可以隔個幾天再說,一則可以讓你自己「冷靜」一下,將事情想清楚一點;二則,過幾天再討論,孩子比較不會產生「父母總是反對我」的感覺。
不過今天我先開口了,「媽媽先問你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困惱了我好久,這樣的孩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前後幾年,我陸續聽到這樣的案例,孩子的年齡大約都是小學低年級,父母的困擾是:小孩會在學校或安親班,偷拿同學的東西。更讓父母束手無策的,不是偷東西,而是,一犯再犯。
例如:發現孩子的鉛筆盒多出來不是自己的鉛筆、文具。剛開始,孩子都會找理由,直到父母發現原來是「偷」來的。不管是痛打一頓,或是好言相勸,隔一段時間,又會再犯。令人不解的是,孩子根本不缺這些東西。
姊姊小一時,也回家來說過類似的親身經歷:兒童節,學校一人發一盒彩色筆,姊姊的不見了,跟老師報告,結果在隔壁同學的抽屜裡發現了兩盒。
「會不會是不小心的?」
當然可能不小心拿錯了。但是,如果老師已經叫全班檢查自己的抽屜有沒有兩盒,都沒人作聲,直到有同學發現,孩子才說是不小心拿錯—如果你是老師,你會通知家長嗎?
請感謝那些會通知家長的老師。因為有家長不但不領情,還反過來說老師誣賴小孩呢。其實,這麼小的孩子,只要往孩子的臉上一看,答案就應該八九不離十了。
昨天又收到了類似的來信,小一的孩子,媽媽說第一次發現偷東西時,爸爸打了孩子一頓。但是看過《管教啊,管教》後,爸爸也同意不打,同意好言相勸。可是,孩子偷東西的行為並沒有停止。這天媽媽接到了學校老師來電,說班上有人慶生,一人得到一包禮物,結果有兩個人的不見了,後來發現孩子書包裡多了一包,孩子說是撿到的。孩子回家後,媽媽馬上開始說道理:撿到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歸還;如果是你自己心愛的東西不見了,你會不會好傷心……?沒錯啊,這就是我說的,用同理心教孩子。不過等孩子睡了,媽媽在孩子的書包裡,又發現了兩包禮物。
你說這位媽媽傷不傷心哪?當然傷心死了。來問我怎麼辦?原來,寫書也要管「售後服務」。所以,我開始動腦筋想──
第一,父母還要用直覺來管孩子。當你心裡已經開始懷疑,就不可以再掩耳盜鈴。「撿到的。」你真的相信嗎?當孩子找藉口搪塞時,當你心裡也不相信時,這時候——就不能只說道理了。
我會一直問孩子我心裡所有的疑問,直到我相信他,或是找出他話中的破綻為止。「你在哪裡撿到的?什麼時間撿到的?你撿到東西有問誰掉的嗎?當你問的時候旁邊有誰?當你放進書包的時候,沒發現自己已經有一包了嗎?……
你要問問題,才有機會發現事情的真相。但是,很多父母,不敢。大家都說要相信孩子,我這樣逼問他,不就是不相信嗎?隨便誣賴孩子,是很糟糕的父母哪。
但是,你的孩子是一犯再犯,當然可以合理懷疑。你要媽媽相信你,可以,你要用時間來證明你是可以相信的。
不要怕對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此時,父母就必須這麼做。
當媽媽傷心地看著孩子書包裡的兩包禮物,又說不知道明天要如何跟孩子溝通?如果我是這位媽媽,我沒辦法等到明天,我會當場去把孩子叫醒。這時候,我不會說道理,我也不會給孩子留情面。你不將事情說清楚,你不用睡覺。睡不好,明天怎麼上學?不用上學了,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沒學會,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當然統統不用學了。
我不會打孩子,更不會罵孩子(小錯才需要罵,大錯我會直接嚎啕大哭),我心裡不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偷拿別人的東西?孩子不可能不知道,這是很嚴重的錯誤。父母連警察、關監牢都搬出來說過了。
好了,好說歹說孩子還是再犯,所以下一步呢?一犯再犯的孩子,我一定會處罰。既不能打,又不能罵,可以怎麼處罰?
罰做家事,而且是很累人的家事,例如每天擦地板,連續擦一個月。
或是每天跑步,跑一千公尺,連續跑一個月。
或是每天罰站,罰站一小時,連續站一個月。
你自己選,哪一個?
下次如果再犯,累犯的刑責會更重,連續兩個月。
我聽到的例子,小孩都在小學中、低年級,所以我只能猜想,會不會是某些孩子的心智和自制力發展得比較慢?只要父母有耐心地慢慢教,永遠給孩子改過自新的機會,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過一陣子,孩子就不會再犯了。
當姊姊聽完媽媽說的故事後,只說了一句話:「每個小孩都偷過東西。」
對,她的意思是:不要隨便給小孩貼「壞孩子」標籤;大家捫心自問,誰小時候沒偷過東西?
但是,他是一犯再犯。對,這樣的情況,請大人不要再說道理了。不用打罵,直接給予體能上的磨難。讓孩子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不勞而獲,就必須付出「失風被捉」的代價。
最後,父母是用來幫助小孩長大的。「孩子,我們一起來努力,好嗎?」小孩子,有時候會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明明知道不可以,但還是忍不住。「下次,如果你真的又想偷拿別人的東西,但是忍住了沒做,來跟媽媽說你做到了,好不好?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改掉這個習慣的。」
但是這些話,請別急著說。等磨練的一個月過後,再說。
還沒嚐過教訓的,別急著給他安慰。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