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中國時報】主筆室:面對陸客減少的真相 (3422)

$
0
0

逾萬名從南到北、從上游到下游的觀光業者12日集結凱道,發出「有工作、能溫飽」的卑微呼聲。從1月大選結束,520新政府就任,旅遊業者就看著這個行業血脈一點一滴流失,之前先後發生洪素珠辱罵外省老兵「中國難民,滾回中國」視頻在大陸流傳、遼寧陸客團火燒車事件,陸客人數急凍。數以萬計人的生存像活在被切掉氧氣的魚缸中的魚,正擠出最後力氣掙扎求活。

迥異於凱道上常見的遊行隊伍,旅遊業的訴求相對平和,扶老攜幼的萬餘人,求的不是政院送給華航空姐、國道收費員的抗爭紅利,他們只求一個答案「為什麼陸客不來了」?只有得到答案,才能找到有效解方,旅行業上下游關聯業者的一家老小才能重獲生機。

蔡政府當然心裡有底,知道這是路線選擇的必然;要獲得政權,必須造成國民黨政權不得人心、進退失據。從偏左經濟社會政策出發,擇定拒中、親美、友日路線,全面否定馬英九「拚經濟、親中」路線,當選後當然應該堅持到底。1月大選勝選後,綠營的氛圍相當明確,要擺脫中國,包括陸客在內,只是未設想到付出的代價這麼大!業者如此難纏!

之前觀光業透過管道傳遞訴求,政府聽到、看到,也約略知道問題鬧大了;8月底200輛遊覽車包圍交通部,抗議遭汙名化,癱瘓京畿心臟,沖天怨氣讓行政院跳過政務委員張景森口惠實不至的安撫,院長林全親自主持觀光業困境因應會議,大陣仗宣布「300億優惠貸款挽救觀光業」。

林全以為優惠貸款的頂級牛排能封住觀光業的嘴,但他錯了!觀光業要的是正常的經營環境,要有穩定的客源,才能維持穩定的工作,「有工作、能溫飽」的訴求才能實現。但很遺憾,政府的回應非常冷血,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說,政府已投入各種資源協助業者升級轉型;交通部長賀陳旦說,觀光業有待轉型,政府要協助業者開拓更多客源與更深入的產品;最可笑的是總統府要成立「跨部會小組」因應解決,從總統府、行政院到交通部都把責任推給業者不升級、不轉型。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果然,民進黨政府不方便說的話,有名嘴代勞,一些打藍起家的喇叭手開始釋放訊息「不讓陸客來台的是大陸,不是蔡英文」,中共的確有煽惑力,但這是全部的事實嗎?

太多台灣客在大陸內地機場見過來台的大陸旅行團,最鄉土、純樸的裝扮,甚至帶著家裡烹製的老土饃饃等飛機,也不顧腳上只及腳踝的絲襪是否土了些,把積攢很久的人生第一桶旅遊金,選擇去寶島台灣,這種來自幼年教科書對台灣的血脈情,不是誰能改變的。

大部分人把陸客的減少歸咎大陸政府,雖然不能否認其中的政治因素,但如果以為這就是全部的原因,就會忽略背後更嚴重的警訊,大陸社會出現的「厭台」、甚至反台情緒。

30年前兩岸剛開放,民間社會開始接觸,當時台灣在經濟、產業、物質生活、社會體制上都領先大陸甚多,大陸民間看待台灣是有幾分欽羨、尊重及親切;即使扁朝時兩岸關係陷低點時,民間亦保持正面互動。馬政府上台後,則因為兩岸關係進入友善緩和期,民間正面的互動得到進一步支撐與加強,大陸開始出現「民國範兒」、「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等社會氛圍,社會主流觀點對台灣有好感。

8年來大陸變得強大,台灣顯得衰退,文革經驗一代逐漸退出社會主流,「中國驕傲」成為社會共同意識,蔡政府上台後讓兩岸陷入新一輪冰點戰爭,原本的對台友善氛圍逐漸消失。

網路世界好事無人問,壞事傳千里。兩岸關係生變,台灣負面訊息時常被無限放大傳播,民間原本的親切友好感亦逐漸消失。陸客減少後,網路上「沒有陸客的台灣,空氣更好」影片,陸客火燒車事件後部分台灣網友與綠營政客幸災樂禍、失去基本人道悲憫的發言,嚴重傷害兩岸民間的關係。大陸自發性「厭台」情緒醞釀、發酵,到最近爆發「棄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政客與民眾都該體認,兩岸政治對抗是一時的,政策隨時可能「髮夾彎」,政權4年1次改選,都會改變,但如引發兩岸民間彼此仇視,則非一夕可改,其影響深遠而嚴重,且台灣受到的傷害將更大,政客與深綠支持者如果「真愛台灣」,就別再蓄意挑動兩岸民間社會的仇恨吧!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