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天下】吳宗樹:伊波拉未平,馬堡又起。非洲,你有事嗎? (1921)

$
0
0

「在非洲,沒有甚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Nothing impossible in Africa)」

是的,就像是電影情節般,伊波拉病毒這個當前地球表面上被歸類為最危險的第四級病毒,在西非爆發流行長達10個月之久後,就像好萊塢電影情節般,開始在美國和歐洲造成零星感染以及民眾的恐慌了。

如果按照電影劇本走,接著會有持續增加的境外移入個案和院內感染的發生,然後讓疫情擴大到社區,接著在世界各地引爆大流行,最後造成大量死亡。現代化的都市變成死城,人類數量銳減。等了一陣子後,神奇的疫苗或藥物會被奇蹟似的發明,從天而降穿著兔寶寶裝的防疫人員就像英雄般對著僅存的人群大量施打疫苗,挽救人類免於滅絕。

如果你相信上述的事情會發生,那你肯定沒有來過非洲,而且電影看太多了。

西非的伊波拉病毒流行從今年初開始爆發,迄今在幾內亞、獅子山共和國和賴比瑞亞三國已延燒長達10個月,至10月8日累積登記有案的死亡人數攀升到4,024人,且未見停歇,被感染者致死率甚高,達到48%。但其實在非洲每天死於愛滋病、瘧疾和腹瀉的人數,遠遠超過此波疫情所造成的傷亡

不過很多人會問,病毒怎麼會憑空出現,突然造成流行呢?

這就是新興傳染病疑惑人心並且造成恐懼的地方。

其實伊波拉病毒這類型長得像來自外太空的絲狀病毒,一直都存在於非洲的赤道雨林中,同科的還有馬堡病毒,同樣會造成被感染者出血死亡的奇特病毒。這些微生物大多存活在赤道雨林中,共生於哺乳類動物的身上,蝙蝠、猴子、猩猩、鼠類,如果沒有人類與之接觸,其實彼此是相安無事。而非洲從古至今,小規模零星地爆發或感染從未間斷過,只是這些在叢林裏面發生的疫情,就像是沒有被挖出來的黑心油品一樣,不講不通報,沒人會知道。

這次西非的大流行,首先通報世界衛生組織的國家是幾內亞,時間是今年的3月份。但是透過流行病學調查追溯發現,第一個可能被感染的案例早在去年的12月份就發病。

中間為什麼都沒有人知道呢?

一開始在缺乏明確科學證據的情形下,就和大多數的開發中國家政府一樣,面對未知的疫情爆發和醫衛專家的懷疑,西非三國的衛生部在疫情之初都否認是伊波拉病毒的社區流行,拒絕承認自己國家的衛生系統有任何問題,並且堅信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控制疫情。這是政治正確的決定,可惜傳染病這種健康問題,不是衛生單位閉上眼睛拒絕承認就會自動消失;面對全球化的世界和便捷的交通,傳染病的控制也不再是單靠一個國家的力量就能夠阻斷疫病的傳播。加上非洲多數國家的衛生防疫系統和傳染病監測機制,都是被動的仰賴醫護人員通報,自然喪失了掌握疫情脈動的先機。西非的疫情持續擴散,終於迫使世界目光聚焦於此項議題並設法提供協助,只是來自古巴和國際間的醫療衛生緊急救援團隊,對當地疫情所能提供的幫助仍然有限。

更讓人憂心的是當地民眾喪失對各項防疫工作的信心。由於缺乏流行初期的民眾教育和溝通,這三個國家的政府正在承受喪失社會信任和謠言四起的苦果。最讓人唏噓的例子是幾內亞,9月16日的時候,位於南端Womey區偏遠鄉村的村民,看到穿著隔離衣的醫護人員和記者抵達村落,恐懼的總和讓他們做出最極端的反應:村民擊殺了八名被他們認定為會帶來疾病的防疫工作者

西非的情況已經有點失控。那傳統上非洲赤道雨林國家又是怎麼因應此類流行呢?

剛果籍的醫生告訴我:「雨林,大自然,就是最好的隔離。」

他說由於赤道雨林終年下雨,道路非常難以興建,多數的聯外交通都必須要仰賴飛機或是越野摩托車,因此當疫情爆發的時候,政府及衛生單位會下令完全隔離,不允許閒雜人等進出,受影響的村民也會被禁止前往都市。聽起來很像是把村民放棄,但其實不然。因為自從1976年蘇丹及剛果爆發伊波拉出血熱病毒的疫情後,赤道雨林國家與其相鄰國家的衛生單位就學習到如何因應此類疫情。

「我們會讓整個城鎮和村落停機 (shut down),完全停止運作至少一週。」剛果醫師用很誇張的手勢強調著。「沒有人會走出自己的家門,大家都會待在家裡。醫療衛生人員會挨家挨戶的拜訪,做衛生教育和問診,讓有任何疑似症狀的人立刻到治療中心報到。」雖然沒有可以對症下藥的解藥,但早期開始接受支持療法,的確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剛果醫師接著淡淡的說:「然後我們會把被感染過,但是活下來的人的血清注射給沒有症狀的人。」

「疫苗的概念?醫學倫理呢?臨床試驗呢?民眾會抗拒吧?」我驚恐地問道。

他冷冷地回我:「約瑟夫,當伊波拉來的時候,哪裡還有時間給你想那麼多。每個人都想活著。」

長年累積的經驗和即時的民眾教育,可以立刻看出面對類似疫情應變的差異。雖然今年八月剛果也爆發伊波拉病毒流行,但面對防疫人員的協助,當地民眾並沒有恐慌或是抗拒,而是全力配合,疫情也相對快速的被控制。而其周邊鄰國的反應更是迅速,尚比亞在確知剛果流行爆發的隔天,迅速宣布封閉兩國相鄰的邊境,禁止人車通行。最誇張的例子是賴索托,所有從西非曾發生伊波拉病例國家來訪的人,都必須被隔離檢疫21天,一名奈及利亞男子在檢疫期間設法逃跑,但最終還是乖乖回到醫院接受隔離觀察

由此可見即時透明的健康資訊和良好的群眾溝通,是面對新興傳染病爆發流行前和流行初期最重要的公共措施。

這也就是烏干達政府面對馬堡病毒死亡個案的因應作為:加速確診、迅速通報、公開資訊、誠實面對,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合作無間的共同為民眾的健康努力,如此一來造成大規模流行的機率便降低許多。

那台灣呢?

就像疾病管制署曾經提到過的,由於11年前的SARS一疫,台灣在面對外來傳染病和新興疾病的防疫和應變經驗的確比美國好,國際機場和港埠的發燒篩檢就是最重要的關卡,而時時刻刻被上緊發條的醫護人員也都知道預防院內感染的重要性,相信並且希望當前對伊波拉所做的一切準備是備而不用。

但面對越來越小的世界,針對疫病的流行因應已經不是把自己的眼睛蒙上、耳朵摀上、嘴巴閉上,或是閉關鎖國就沒有問題。唯有積極主動的協助開發中國家解決相關的健康議題,提供適切的協助,才是一個已開發國家負責任的態度與行為。

非洲現在的確有事,希望台灣不會。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