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關鍵評論】畢靜翰:台灣人的「過度重視學歷症候群」,卻可能失去了對專業的尊重 (3638)

$
0
0

台灣人有一種病叫作「過度重視學歷症候群」,而且是病得不輕。

雖然用一張紙判斷自己的價值聽起來很荒謬,但很多人真的會這樣看自己,看別人,就好像小時候入學考剛好考了你知道的內容是種美德,就好像考了你不知道的內容是種洗不掉的原罪。

即使較為理性的人很清楚知道,入學考試的內容都不太使用,也知道這些並不會幫你做工作或過生活,但大家心裡還是覺得,「知道的話,我就很棒!不知道的話,我很爛!」,甚至真正的能力似乎也是次要的:如果願意「努力讀書」(死背考試內容)的話,你就可以進入名校,你是「好學生」,你有個「好學歷」。

當然,考不上好學校的話,你就是「壞學生」,而且你的學歷「不怎麼樣」,然後每個人都會這樣看你。「名校?一定是人才!」「不好的學校?那可能有點笨喔,能力一定不怎麼樣喔。」

老師會這樣看你,親戚朋友會這樣看你,父母也會這樣看你,甚至追人的時候這也會變成一個要不要追,要不要接受追求的因素。如果女方是台大的,但男方是__大學的(或五專!),就算很喜歡彼此,這也會當一個「令人猶豫」的地方,父母會怎麼看這件事情,那就更不用說吧。

我聽說,以前台北比較不「優秀」的高中生在外面會想盡辦法讓人看不出來自己是哪家學校的學生,雖然已經不會這樣子,但當你問某人他是念哪家高中或大學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很不好意思,甚至會想多加幾句話解釋或直接揮揮手說,「你應該沒聽過吧。」很多人似乎有種從小開始培養的自卑感。

當然,我不用說某些名校的某些校友會給人什麼樣的印象,甚至我身為外人從一開始就可以很明確地感覺到,某些人對自己的評價真的很高呢,而且就算他們知道有這樣的背景的人有這個傾向,也刻意要避免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他們很多時候就會不小心給人一個「很跩」的感覺,就好像有種入骨子裡的傲氣,也始終遮不住它。

總之,在台灣你就會跟著自己的學歷培養自卑感或培養傲氣,而且這也不是小時候的事情:很多人都快要退休的時候,也還在跩(或自卑)這些不痛不癢的標準。

如果一張紙真的可以讓我們看清楚某人的特質,那就用那張紙決定這社會的一切吧。

但問題是,學歷能夠告訴我們的東西其實很少,名校裡的笨蛋很多,不優秀學校裡的人才也不少(但讀者,就算你正在點頭,我知道你感情上無法接受這個說法,是不是?)但在台灣,名校北七偏偏就可以跩一輩子,不優秀學校出來的天才偏偏就要垂著頭過日子(我身為外人看得一頭霧水)

而且,大家過度重視學歷不只會影響到個人的情緒,這其實會影響一整個社會的情況。

一、當大家不尊重「專業」的時候,很多東西就會爛爛的

如果我們認真的把運動員、軍人、水電工、木匠等特殊專長,當一回事的話,如果把各種各樣的工作和行業都用平等的眼神看待的話,那我們的社會是否會很不一樣呢?

大家一直唾棄軍人和運動員的後果,我想我們都看得很清楚吧。一個很會做玩具的人,和一個很會寫論文的人,為什麼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呢?說真的,寫一篇論文分析康德,跟設計一個每個孩子都想要的玩具,哪個比較厲害?哪個比較值得尊重?

如果當年設計玩具的人沒考上「好大學」甚至根本沒上大學,這有影響到這個人的厲害嗎?

但如果有名校的學生畢業之後,一直沒有什麼作為的話,我們需要欣賞這個人,尊重這個人,對這個人洗耳恭聽嗎?有必要嗎?

這個社會需要的人,需要的專長很多,每種都很重要,但如果我們被考和學歷主宰的話,有天分的人會找不到自己該有的位置。一定有的人根本不會考試,但偏偏就有辦法用很獨特的角度分析文學或寫詩,這樣的人為什麼不能進去台大?這不是學術人才嗎?

同樣,一定有人很會考試,但對念書毫無想法,然而他很愛修汽車,是修車人才,也很感興趣,這樣的人為什麼要去念台大?這樣他會快樂嗎?如果大家的目標都是名校的話,社會的資源會流到錯誤的地方,讓一整個社會無法平均發展。

各種不該當醫生的人會當醫生,各種對醫學有天分的人說不定早就被考試制度淘汰掉了,但到了最後受難的是社會。

二、大家會高估或低估自己

如果從小就有人教你:「考高分才是王道,考高分才是好學生」那有多少人會放棄追求夢想,放棄寫作,放棄學習,為了一個不準確的標準放棄放棄放棄?反正「我無法背一些有的沒的,所以我就該放棄吧,因為我就是不夠好。」

如果從小你一向都是名校的乖寶寶,但到時候發現自己的天分只不過是考試罷了,原來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那種入骨子裡的驕傲和現實狀況會不會一直折磨你?會不會讓你更無法接受別人對你的質疑和批評,然後顯得更驕傲?就算你的能力算還可以,如果要從學歷的角度去看自己的表現的話,這樣壓力會很大。

台灣很明顯有種情況是,很多人考上了錯誤的位置去了,然後一直無法接受自己。不管是念了名校,出來發現自己是北七,還是念了很爛的學校,但畢業之後就發現自己有某種很不錯的能力,這些狀況都會讓人很難受,很難過,也跟自己過不去。

但奇怪的是,這些不愉快的事情都是心理問題,原來只要換個思考方式就可以解決。如果愛上了沒有學歷的人,就愛他吧。

如果同樣重視水電工和醫生的專業的話,社會的運轉難道不會更順利嗎?如果考上了台大,但其實沒有興趣,所以決定去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這總比念「剛好考上的昆蟲學系」來的好吧?(當然如果你很愛昆蟲的話,請儘量去享受吧)

我想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會覺得「學歷高就是厲害!」,可以念書本來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但為了學歷給自己和別人各種「終生標籤」確實是種不太健康的心態吧。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之瑜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