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是籃球盛世,那股風潮,極其誇張。走在街頭,全身啪鈕衫褲大搖大擺,鴛鴦AJ多不勝數,籃球場上人山人海,全民籃球甚至連足球也要讓開一邊。籃球旋風從何而來?你可能會先想起兩次三連霸的公牛隊,答案當然可以是麥可喬丹這百年一遇天才征服世人,可是論影響力,其實有套漫畫不遑多讓;答案呼之欲出,沒有猜錯,就是井上雄彥老師的《Slam Dunk》。
《Slam Dunk》灌籃高手,寫的是最熱血的高中籃球。誕生於1990年,結束於1996年,巧合地與公牛盛世連結一起,於是「交叉感染」,威力放大至無限,叫那一代的年輕人熱血上腦,個個投入書中角色。櫻木流川仙道三井固然爭崩頭,宮城藤真福田赤木也各有捧場客,到了球場人人開場白都是「我想打籃球」。打球的,幾乎都看NBA,可是總不會全都支持公牛;可是《Slam Dunk》卻是天下歸心,有那個籃球迷不看《灌籃高手》?起碼我數不出來。
動漫作品是否「神級」,我認為至少要經十幾二十年的考驗
神級,近年用得很濫,我覺得,至少要經過十幾二十年的歲月考驗,仍然歷久常新;再三細看,還有如初戀的悸動;而且相關回憶,一一襲來,不可止歇,然後感動莫名。那可能是一套電影,一首歌,一篇文章,一張相片;也可以是一首詩,一幅塗鴉,更絕對可以是一本漫畫。美好的事物永不破損,隨着歲月歷練,只會更為珍貴。
在《少年Jump》連載,《灌籃高手》本來也是走那個收視方程式,「熱血高中籃球」x「追女搞笑」x「 打鬥」x「打魔王」x「苦練」x「完美結局」,可是井上雄彥不是平庸之輩,在胡鬧聲中,貫穿之間的是「追悔」。幾乎每個主角都有後悔的故事,令本來一腔熱血的籃球漫畫,多了如醇酒般的苦澀厚重口感,滑過喉嚨之後仍揮之不去的難受,才會畢生難忘。
安西老師,錯過了谷澤,過於嚴厲的苦心反而讓他出走外國,最後車禍身亡,後悔半生。櫻木是打架高手,戰無不勝,可是目中無人,讓父親急病而亡。福田自尊心太強,受不住田岡教練的批評,一時衝動襲擊教練,無限期停賽。豐玉的球員喜歡打籃球,可是始終不能靠進攻打入全國四強,未能讓尊敬的北野教練回歸,急於求勝反成了王牌殺手。湘北千辛萬苦擊敗「王者」山王工業,卻在次輪落敗,令人氣餒;甚至是《灌籃高手》本身盛傳是因商業原因而嘎然中止的結局,才令人最為悔恨。每個角色都有放不下的過去,人物栩栩如生,如在你我身邊,看時勾起種種回憶。至於最感動人心的「追悔」,不用讀者投票,一定是「不良少年」三井壽。
我不是由第一期開始看《灌籃高手》,而首次翻開,就是三井帶同一大班「死飛仔」(那個年代香港對不良少年的稱呼),到體育館找櫻木和宮城晦氣;結果是打籃球變了見血的打鬥,也促成了櫻木和流川這對死敵合作,加上一班老友,終把三井和鐵男等一一打倒。本來是普通不過的爛仔(流氓)尋釁滋事劇情,可是貫穿其中,是木暮的一字一句,有血有淚。「你少癡人說夢了!」「成熟點吧,三井!」三井這個長髮爛仔,昔日是縣內的MVP,也是全民皆知的三分射手,單看後來魚住從出手姿勢就將其認出,可見當日的威風八面。本來死不肯認自己仍痴戀籃球,可是當安西老師來到,打開體育館大門之後,筆鋒一轉,三井就頹然跪下,說出了全書最經典的一句。
「我很想打籃球......」
原來,三井對籃球隊看不過眼,是因為膝傷幾乎收山,結果只能看著赤木一步一步成為湘北的招牌,有種至愛移情別戀的纏結,也有恨自己不成鋼的難受,迷失了之後乾脆跟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打發時間。可是由始至終,一口煙都沒有吸過,因為他內心深處仍以籃球員自居,無時無刻不想着回到籃球隊,當再次遇上恩師安西,懊悔跟怨恨崩堤,三井也就毫不掩飾地淚流滿面,吐露心事。
少年時看着大受感動,人到中年,重看三井的故事感受更深,因為人生就是如此,只要走錯一步,或是一次意外,就會與至愛擦身而過,再不相逢。就算及時回頭,也一定要付出代價,這也是《灌籃高手》比其他熱血少年漫畫更吸引的原因。
三井回到隊中,絕非一帆風順,一哥地位早已消失,打起來患得患失,MVP技術雖在,耐力卻完全不行,在最重要的爭出線比賽,到下半場末段就因脫水和缺氧而暈倒,只能看住隊友和陵南火併。當三井連寶礦力也無力打開,流着淚說出:「為甚麼我會把寶貴的光陰……」實在感動了太多人,我看到這一幕亦忍不住淚流滿面。人生,那會有人從來沒有後悔的事情呢?
灌籃高手好看,不止是各種悔恨,而是除此以外,各人都不停止地為籃球傾盡熱血,是近乎《洛基》的瘋狂熱血練習,為目標步上擂台,浴血奮戰從不放棄,才真正激動人心。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因為不正當的目標(想追上晴子),然後辛勤苦練,到真正愛上籃球,櫻木就是最熱血的故事。
由單靠天賦壓過赤木的凌空灌籃,封阻魚住的分身block shot,之後逐漸學懂運球、上籃、中距離,甚至之後的假動作,每個讀者看到湘北擊敗山王,都有那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心境。櫻木當然是天才,可是“Hard work beats talent when talent fails to work hard.”,二萬球苦練才能掌握中距離,充分證明艱辛練習才最重要。
流川和澤北都天賦驚人,流的汗水卻比普通人更多。流川上課睡覺,儲下的精力都花在籃球上,就連櫻木都知道流川的射籃姿態完美無暇。榮治和爸爸哲治每日「1 on 1」(一對一),甚至小學時已大幅超越同齡球員,可是依然不斷將目標推高,然後透過更多的練習和比賽而達成。全書除了仙道是真正的天才,其他每個人都是由無數血汗累積而成。
《灌籃高手》角色與NBA絲絲入扣
不少漫畫都是空中樓閣,角色憑空而來,《灌籃高手》主角卻與NBA球星絲絲入扣:櫻木的髮型及打法,當然是來自活塞及公牛的籃板王丹尼斯·羅德曼(Dennis Rodman);赤木綽號「大猩猩」,看來也與紐約名宿派屈克·尤英(Patrick Ewing)相近;流川驚人的彈跳力和左手上的護腕,和籃球之神MJ出奇巧合;全書最勁的澤北及陵南的仙道,有人說是參考魔術1號仔Penny哈德威;而將櫻木也撞倒的森重寬,三、四個人仍難擋他的大力灌籃,不問而知就是「俠客」歐尼爾(Shaquille O’Neal)。有人說三井的原型是爵士射手霍納塞克(Jeff Hornacek),而且兩人皆是14號,另一個說法則是公牛的三分射手霍奇斯(Craig Hodgers);斯斯文文的眼鏡兄木暮,與公牛和馬刺封王功臣科爾(Steve Kerr)有點相似,而我則認為是由公牛93年封王功臣之一帕克森(John Paxson)而來,第六戰那記三分球,根本就是木暮那記The Shoot的靈感泉源。
運動漫畫太誇張不夠好看,試想想《足球小將》的射門動作
要說到最真實的,還是漫畫中的打球場面。不似《足球小將》的頭身比例不合,或是狂拖戲;也不會如《灌籃少年》般太過美型;更不會是《黑子籃球》的不合常規,打籃球如打電動。《灌籃高手》的籃球場面逼真,分鏡令讀者喘不過氣,而且各種技術儼如真人示範。單是射手,三井的出手、神宗一郎的出手,和南烈的出手,大不相同;仙道的變速、牧的換手、宮城的頭肩假動作、魚住的Box out,都可以見到井上老師的籃球修為;穿插其中有射球手勢的講究,有基本技術的訓練,有全場盯人的要領,有各種位置的解說,簡簡單單一句「左手只是支撐」,就是多少人初學投球的金句。
有些人認為漫畫最緊要夠爽,誇張一點無妨,可是看到不合常理的光速傳球,或者從球場任何角落都能射入的主角,甚至是跳上半空做完幾十個假動作仍未落地的漫畫,又實在提不起勁。
20多年後,經歷已多,縱未兩鬢斑白卻早非天真少年;一腔熱血,消磨得七七八八,第一次聽的《灌籃高手》主題曲,想不到仍縈繞耳邊。當年坐在書桌旁邊,聽住那對在黃金商場買回來的「28蚊喇叭」,當大黑摩季唱到高潮時總變成破音,至今難忘。因為那是與青春相扣的片羽,比Puppy Love更刻骨銘心。
難怪最近幾年,每次再傳井上老師會再畫《灌籃高手》,就算心知究屬渺茫,仍不免歡喜一番;而無論是《十日之後》,小至資生堂的廣告,大至各種展覽,至近日天下出版(香港)重出木盒精裝版,fans都趨之若鶩;而你身邊總有一兩個朋友,去日本時會專程轉車到江之島,就是為了拍一張櫻木花道式的背影照。
31本《灌籃高手》漫畫,早已超越言語,成了一種宗教,當困難時會想起湘北於不可能中打敗山王;心傷洩氣時記起那久未聯絡的老友,希望有日過關後,能如櫻木和流川擊掌盡興。
灌籃高手,改變了我的人生,要是從沒遇上,也許就不會堅持以籃球為業,不會在2004年與井上老師相遇。碰上這套漫畫之初,就如着魔般不能停手,一翻再翻,深入腦海。中學時首次投稿,以仙道彬為名,至今越寫越多,對寫作和籃球的熱愛有增無減,那份初衷,和當日初讀《灌籃高手》時並無兩樣。
昔日年少無知的戲言,能沿用至今,啼笑皆非之餘,又滿心感激。要是今日再選,肯定會叫木暮,因為見盡世間揮灑自如的天才高手,我最希望能如木暮般一直堅持不懈,始終相信自己,在重要關頭能夠出一分力就好。
比賽能一直打下去,永遠不會是最後一場,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後記】
由人人爭認自己是仙道是流川,到今日見到因傷或懶或忙放下籃球的朋友,盡皆變了安西老師和高宮望,畢竟,已20年吧。
原標題:由仙道到木暮 不覺《入樽》20年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自facebook專頁
責任編輯:王陽翎
核稿編輯:周雪君
台灣編輯:羊正鈺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