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Yahoo】洪雪珍:離職一定要追求利益極大化,沒有在講情份的 (5067)

$
0
0

于美人離開主持16年的招牌節目:Jet台「新聞挖挖哇」,再度成為娛樂版頭條新聞人物。她在fb粉絲團表達不捨與感謝,並表示能理解與體諒這個最終的安排,任誰都聽得出這個弦外之音:離職並非她的本意。

後續的媒體追蹤報導,也直指出于美人是被迫撤換主持一職,起因是她即將在TVBS晚間8點新開一個節目「國民大會」,而Jet認為與「新聞挖挖哇」雷同性太高,都屬於新聞性談話節目,並且是同一位主持人,如果還放在舊時段11點會吃虧,於是也要提早至8點硬拚,結果就會演變成于美人打于美人,因此Jet希望只留下鄭弘儀繼續主持,至於女性主持人則另覓人選。


利益當頭,沒有在講情份的

站在Jet的經營立場,這麼做無可非議,媒體卻報導成于美人是被迫撤換,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有待討論。

對於于美人來說,最完美的結局當然是兩個節目同時握在手上,可是當情勢逼得不得不二擇一時,她選擇TVBS而不是Jet,是理性考量戰勝16年情義。換作任何有智慧的人,都會做出和于美人一樣的選擇,選擇強者,放棄弱者。Jet因此必須重新面對節目的各項不確定性,包括主持易人、時段換檔等,嚴格說起來,它才是受害的一方。

所以離開16年節目,是于美人在百分之百絕對理性的考量下做出的決定,她選擇西瓜偎大邊,以及名與利的極大值。

無論結局演變會如何,這都是一段過眼雲煙,睡一覺醒來就會忘掉的新聞,作為喜愛「新聞挖挖哇」或于美人的觀眾都只能樂觀的想,危機就是轉機,改變總是好的,不論哪一方都寄上深深的祝福。

不過,從這個別人家的離職事件,讓我們認識到--職場上永遠不變的存在著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再努力勤奮、再犧牲奉獻,或是再愛這家公司,願意為它流血流汗把命拿來拚,都有可能出現被遺棄的一天。不論背後的理由有多無奈,像Jet被迫要放掉于美人一樣,這件事就是會發生,作為上班族就是要有心理準備,不可掉以輕心,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像于美人在上周突然被告知要撤換一樣。

離職與否,是一場利益的計算

再來,從Jet台與于美人的選擇結果,我們也要學習到一個職場真理,那就是離職絕對是自私自利,少有在講情份的。不論個人或公司,在面對離職時,都是充滿心機,經過計算,想要得到利益極大值的結果。至於情份,不過是事後好聽的說法,聽聽就算了,別當真放在心裡這麼相信。

我有一位朋友被挖角,對方開出多五十萬元的年薪,談了三個月之後,他卻選擇留在原公司。我們問他留下來的原因,他的回答是—

「老東家一直留我,我對公司有感情,也覺得還有未了的責任,所以決定留下來繼續打拚,幫公司完成目標。」

說得滿口仁義道德,就是沒有說老東家幫他加薪三十萬元,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因為新公司的未來充滿不確定,而且聽說老闆待人苛刻,也不知道新工作可以做多久。老東家少二十萬元但是領得久,新公司多二十萬元卻前途未卜,想了再想,算了再算,他決定選擇收入穩當、工作熟悉的老東家。

這些盤算,只藏在他的心裡頭,除了少數朋友不會有人知道,可是如果據此相信他嘴裡的官方說法就會被誤導,誤以為離職要有情份、要講究道德、要以公司需求為優先,卻忘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其實這是錯誤的離職觀念!

離職,就是要追求自己的利益極大化

離職時,每個人考量的重點項目不同,有人看重薪資,有人看重穩定,有人看重發展性,有人看重工作氣氛,有人看重合乎興趣,有人看重追求理想…這些都是自已渴盼從新工作中獲得的利益,就會在理性思考之後做出選擇,決定的結果一定是絕對百分之百利己,也就是全然的自私自利。這種離職,是為了自己追求更滿意的工作品質,健康且值得鼓勵。

最令人憂心的離職,是因為別人的理由,而且在非理性的考量下做出選擇,並未給自己帶來利益上的極大值,比如:討厭主管的行事作風、不滿公司的規章制度、與同事人際關係不合…因為種種別人的理由,被迫做出離職的決定,這種離職不健康也不值得鼓勵。

離職理由,對外可以有千種萬種,但是內心一定要篤定的知道,唯一的理由就是自己想要追求更好的工作,其他都是假的。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