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bw.bwnet.com.tw/image/pool/2016/08/09b48baf07ef5e67912a203a9a7973f4.jpg)
看小淳(化名)的求學表現,會覺得她很「普普」。她不擅長考試,小時候閱讀能力發展特別慢,大學讀私立大學商學院,「頂尖」、「優秀」這些詞都離她很遠。
幾個月前,她準備出國讀MBA(企管碩士),別人申請七八間,她只申請一間:巴黎高等商業學院(HEC)。這是法語系國家最聲名卓著的商學院,是法國商業界領袖的搖籃。申請上的難度和申請哈佛、華頓商學院也不相上下。
發布錄取結果的前一天,她就接到校方通知:她不但申請上了,而且得到校方獎學金,後來更取得法國公費生資格、學生保險費用減免以及每月生活補貼。
化經歷為眼界
畢業後工作的這幾年內,小淳很有意識地用工作的轉換,開拓自己對業界運作的理解。
第一個職位是業務PM,她學到「世界格局的產業鏈」如何營運,怎麼做銷售和工廠生產線狀況預估,以及經營顧客關係。
第二個職務是執行產品的成本分析,她從中學到如何選料、估計報價、算毛利率、風險管理和議價。「舉例來說,通常任何原料零件,我們不會只下單給一個廠商––如果它因為天災人禍,臨時出不了貨怎麼辦?所以,我們會至少下單給兩個廠商,其中一個出問題,另一個可以快速因應生產––這些實務作法與考量,都不是課本上會教的。」
第三個職位是系統整合PM,接觸到了軟體和營運系統。小淳負責的是了解整個部門生產相關的營運需求(原物料編號、生產期程、訂單管理),協調系種整合工程師做出相應的供應鍵管理系統。她說:「這個工作需要同時和上海與巴西的工廠協調;還得深入了解公司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導致之前執行該專案的人流動率頗高。」
在第二間公司待了兩年多後,小淳決定再增加自己的視野,於是跳出大公司,進入新創領域,參與兩間新創公司從無到有的創業歷程。她在兩家公司都草創期成員;從公司設立、對內設計流程、和創辦人討論策略,對外當公司的門面、業務發展、找第一批客戶,她都一手包辦。
這兩間公司又不相同,一間公司做的是B2B金融科技軟體(Fintech),和各銀行大公司談生意,另一間公司做的是C2C網路平台,要和大量個人工作者打交道。她要獨當一面到外國推廣產品,從研究當地法規,到利用社交技巧打進當地產業圈,她都歷練過。
工作前五年的經歷視野,幫助她找到最適合的長期發展方向,也她豐富的閱歷與技能,成為她申請學校的重大優勢:「商學院很重視學生帶著經歷來交流,當他們看到我所陳述的工作歷程,他們立刻知道我能為同學們帶來多少產業實戰經驗和見解。」
踏破鐵鞋尋覓比較
「另一個申請上的重要優勢就是:我非常清楚為什麼要來HEC商學院。有些人會花一兩年準備留學考試,但是像我不單看排名,花三年蒐集資料嚴謹得思索要申請哪間學校的,真的很少。」
歐美頂尖MBA把學生看成一個「投資」:能在這裡學到最多、日後發揮到極致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日後成為學校引以為榮的看板人物,甚至會用捐獻的方式回饋學校。「我很明白為在這裡的學習如何幫我成功」是一個重要的錄取因素。
正式申請之前,小淳花了三年調查全世界各地MBA––她做的可不只是看網站。許多重要的資訊是不會刊在網站上的。
因為小淳大學的時候參加過幾個跨大學的國際性社團(國際商管學生會、英語演講社),因此認識的朋友多,透過朋友能連結到更多的同輩、前輩。因此,她找得到許多MBA在校的學生、剛畢業校友、以及畢業多年校友,和他們請教求學收獲以及日後感想。
問不到的問題,她會寫信問學校的招生中心,她會在PTT的 MBA版發問和爬文。她甚至趁出差或是旅遊的機會,到美國和新加坡的幾所學校實地參觀、旁聽。因為經驗多了,她對於誰會報喜不報憂,誰會把經驗誠實以告,都能猜到個八九成。
這三年的心得成果,她都呈現在申請文書之中。「英國MBA金融強,美國MBA多數認定學生畢業後的主要就業方向是投資銀行以及管理顧問,也以此做為課程設計、假期實習的主要目標,而我知道自己不想走這類產業,所以英美學校並不適合我。HEC商學院的課程,對於各種產業有較為平衡的著墨。」
「法文是實用的商業語言。在精品、製藥、航太、時裝、食品紅酒…等各產業領域,法國有很多能執牛耳的品牌,而且在地生產製造。無論日後在法國工作,或是在法國取得經驗、建立聯繫網絡後回到亞洲工作,都會很有用。」
她連想要參加什麼學生社團、她可以如何體驗參與法國的運動風尚、想要在假期中如何做旅遊、做產業相關的踏勘調查,都已經有了想法。
光是蒐集資料、思考要讀哪間MBA的時間,都不只讀完一次MBA了,小淳寫出來的學習計畫當然讓學校覺得:「這個年輕人做足了功課!」
不最優,就最適!
這樣的準備,讓小淳在申請過程中無論是書面資料審查、面試、獎學金申請,都得到高度肯定。
「其實我一直是很平凡的人,」小淳希望讀者了解:「我在台灣學歷毫不亮眼,考試成績沒有出類拔萃,更沒有富爸爸幫我關說、捐錢給學校,出國讀書還要靠爭取獎學金…。但是,像我們這麼平凡的人,還是可以靠著對職涯的規劃,對求學、事業的深入思考,加上充足的努力,取得肯定以及機會。」
小淳強調:「當你不能成為最優秀的申請者時,你可以成為『最適合』的申請者,而這也是一大優勢,千萬不要輕忽。」
=========================
留學有什麼樣的新思維?「學與業壯遊」專欄作者謝宇程發掘現實、重新思考,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