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3.thenewslens.com/2016/6/yeeugwibzc3cwdoeuvm1.jpg?fit=crop&h=600&q=100&w=1000)
講同一語言的人群可視為同一族群,所以語言是人類學家分類族群的主要指標之一;若某一族群的語言經學者判定已死,則該族形同滅亡。現今世界到底還有多少語言?《民族語》自1974年開始做全球調查,得到的數字是5687種;人類學家瓦格林(Charles F. Voegelin)於1977年的調查結果則約有4500種;而目前大家較普遍接受的數字則約6000種。
在〈搶救瀕臨滅絕的人類語言〉文中,引用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語言學家克勞斯的預言,他以一萬年來語言演化的情形作為預言的基準︰「下個世紀,人類語言有90%不是已死便是垂死。」換言之,未來100年內,世上可能只剩下600種語言保得住性命。因此,我們實在為台灣30餘萬說南島語的原住民捏一把冷汗。
台灣原住民及平埔族都屬於南島語族(Austronesian)。這個大語族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東至南美洲西方的復活島、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遍布整個太平洋及印度洋中的島嶼,以及東南亞的兩個半島,總人口約二億,地理分布占全球面積的1/3。南島語族為島嶼性,語言總數目多達1000多種,約占全世界語言總數的1/6。根據考古學及語言學研究,台灣南島語族的祖先約在距今5000-6000年前渡海來台落地生根,後經大量移民移入及島內擴散的歷程,現在台灣的南島民族按語言來分一共有十族,包括阿美、卑南、達悟、泰雅、布農、鄒、排灣、魯凱、賽夏及邵族。
此外,居住在平原上已經漢化的平埔族約有九族之多︰噶瑪蘭、凱達格蘭、龜崙、道卡斯、巴布拉、貓霧拺、洪雅、巴則海、西拉雅、猴猴族等。這些平埔族除了噶瑪蘭、巴則海等二族還會說母語,其他族的母語大都消失。按語言學家依族群說母語的人口數字、使用頻率及存活機會來評估瀕危語言級數,有九族屬安全級,邵族在瀕危級,其他平埔族均在滅亡邊緣。台灣南島語研究學者李壬癸曾評估,平埔族語言約消失在100年前。若依克勞斯的預估,未來台灣南島民族的語言將只有史書記載,或僅存於語言資料庫中了。
為了避免消失的厄運,我們必須先了解歷史上語言消失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藥。一般而言,語言衰亡很難有單一解釋,其中牽涉因素太多,重要者有三:
一、天災的浩劫、饑荒和疾病,特別是外地移入的疾病及本土流行性疾病,對族群人身安全有巨大殺傷力。
二、全球氣候變遷造成自然環境惡化,迫使族群飄泊遷徙居無定所,或者天然資源被外來族群操控及剝削,造成傳統語言也隨之崩潰。
三、此外還有「文化同化」的結果,也就是傳統文化受到另一種優勢外來文化的影響,無法守住固有的文化傳統及語言,例如西方世界消費文化中的大眾傳播媒介「電視」,幾乎無孔不入地遍布地球村中每一個家庭的客廳,克勞斯戲稱它是「文化神經毒氣」。
大力提倡「綠色語言學」概念的克里斯托,則在其所著《語言的死亡》書中指出,要挽救語言之消失,特別是推廣瀕危語言成為族群在家中、鄰里間的跨世代溝通工具,有六道藥方,分別是︰提高瀕危語言的族群在支配族群裡的尊嚴、增加財富、提高該族群的法律權力、加強在教育體系裡的份量、將語言轉成文字記錄、善加利用電子科技。
依上述藥方,治標的工作已在台灣進行中。雖然在1980年代,原住民「還我母語」運動曾點燃再生的希望,但後繼無力,助益不大。近年來,教育部國教司已委託各縣市小學編纂四冊原住民語教材,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也依據「原住民族文化振興與發展六年計畫」,除了請原住民各族群蒐集語料、編纂語彙書外,也在2001年規劃推展族語字典編纂工作。此外,國內專研原住民語言結構多年的學者,也已編輯出版一套《台灣南島語言叢書》,包括了13種原住民語言的參考語法,已呈現相當的成果。
不過克里斯托認為,要治本以搶救語言之消失,各族群必須先用積極的態度認清其語言消失的原因及後果;其次,對自己的母語要有「自信、尊嚴及榮譽感」。最重要的是,要灌輸族群「母語能否傳世人人有責」的使命感。克里斯托也提醒讀者,不妨為自己的語言把脈,若你的語言處在「瀕危」或是「滅亡」這二級,就必須立刻按照上述六道配方來拯救自己的母語。處在「安全」級的讀者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依他的預估,大約每兩週就有一種人類語言將告消滅。
若克勞斯10年前的預言不幸成真,不出半個世紀,台灣南島原住民身處多族群、多文化、多語言,以及快速全球化和高科技化的環境中,也即將面臨「母語死,族群亡」的命運!
本文獲《科學人雜誌》、《科學人》粉絲團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