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6-19/656/20160619000777.jpg)
在諸事不順、林全面臨民調死亡交叉的此時,最近,綠營民代最關心的問題既非國計亦非民生,而是忙著藉馬英九訪香港議題,繼續打馬,彷彿打了馬,就可以讓蔡英文和林全從「缺電、核電的二擇一風暴脫身」、就可以解了蔡英文的「髮夾彎困境」、宜蘭就不再塞車、讓洪素珠風暴後擴大的社會撕裂平復、讓年金改革一帆風順、讓台灣的經濟成長保1、讓兩岸風暴煙消雲散。
當然,這些執政難題,沒有一件會因為打馬就消失。但綠營要的也不是幫人民「解決問題」,而是讓人民「忘記問題」。三不五時打馬,去討好綠營的核心支持者,轉移反覆轉彎引來的社會不滿,分散焦點。
這是為什麼,蔡英文寧可背上民主國家第一位把未受司法限制或褫奪權利的前元首限制出境的民主惡例罪名。在她執政大車上路不及1個月,就因為頻頻轉彎幾近翻車的此時,她需要向綠營支持者交心。打馬,是她最好的「短期策略」。
而這也是蔡英文識短見淺之處。其實,馬英九可以成為她執政的長期資產,如果,她擁有足夠的胸襟與智慧的話。例如,向來以人身攻擊見長的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說:「馬英九是蠢蛋,乃中華民國最高國家機密。」這種段宜康專屬的「曲棍球式」惡霸語法,確實可以讓綠營如吃意識形態嗎啡,感到亢奮,但這種人身攻擊的老步數,可以玩1個月、民可以酸半年,但2年、4年呢?人民會因此埋單嗎?而且,符合蔡英文的「謙卑執政」嗎?
相反的,若蔡英文願意長線思考,「以和代鬥」去看待馬英九。在長期面,將可以解決蔡英文許多核心難題。比方說,若大方的准馬訪港,不只是向馬遞出橄欖枝,也是向不同立場的群眾釋出和解訊號。蔡英文要知道,她上任後一系列的髮夾彎,說穿了就是向馬英九路線靠攏,但為什麼許多民眾不領情?因為,一邊打馬、一邊學馬,看在民眾的眼裡,既不厚道也不公道,蔡英文如何取信人民,她是真心轉彎?
另一方面,在兩岸關係波濤洶湧的此時,最關鍵的核心,是民共缺乏互信,蔡英文其實可以透過准馬訪港,讓馬英九成為民共之間的某種緩衝與信任橋梁。
結果,蔡英文選了最壞的下下策。不但駁了馬訪港的申請,還扣了一堆馬英九可能洩密的欲加之罪大帽子。當蔡英文送出了這樣的「剿馬令」,也才會有段宜康這種「打馬狂」的粗暴。
於是,蔡英文自傷總統高度、自傷台灣民主形象不說,還斷送了藍綠和解、把馬英九變成兩岸和平長期資產的機會。這樣的短視,難道不是真正的蠢蛋?(作者為野台發起人)
(中國時報)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