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4-14/656/20160414001065.jpg)
民國62年,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重要推手之一是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記得那時候有個笑話,說「請注意,簡稱是工研院,不是工技(公妓)院,還私娼寮呢!」
孫運璿花了點工夫,籌措了一筆錢給女兒,由女兒出面認購了工研院的股票。轉過頭來,孫運璿向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報告:各項發展令人興奮,各種數據非常完美,於是蔣經國交代投入更多經費。擁有股票的各方則翹首以待公開上市,準備好好大撈一票,尤其可以敦請股市聞人「雨田大戶」出面拉抬股價……。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一整段都是子虛烏有。工業院沒有發行股票,孫運璿也不是藉機斂財之人。恐怕在今天某些政治人物、某些知識分子眼裡,孫運璿實在太蠢了,怎麼沒想到「公私兩便」,不知道「利己利人」呢?
工研院成立後,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簽訂技術移轉授權合約,成功引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台灣的資訊科技產業自此開始,第一家4吋晶圓製造廠「聯華電子」;第一家6吋晶圓製造廠「台積電」;第一家8吋晶圓製造廠「世界先進」等,源頭都是工研院。台灣後來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生產國、最大的電腦周邊設備生產國等,也要歸功於工研院。吃果子,拜樹頭,令人感念的不只是成立工研院那樣的視野,更是那種「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襟懷。
美國新聞主播Tom Brokaw寫了本書《最偉大的一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稱許在經濟大恐慌中成長、在二戰中捍衛民主自由的那一代美國人。然而同一時代的中國人,從8年抗戰到建設台灣,他們經歷的困苦與對國家的付出,豈不更是偉大?
台灣有人說「如果我輸了100萬票,就此退此政壇。」後來沒退,因為輸了不只100萬票。台灣又有人說「我怎麼會貪圖五毛、一塊呢?」後來大家才知道,他貪的是以億萬計。如今台灣有人說「我沒有一股」,後來大家才知道,其家人擁有數百萬股。在美國的議會、法庭,發言必須「全然事實」,因為「部分屬實即是虛謊」)。
上一代的清官創造了中國歷史少有的安定環境,讓這一代安心受了完整教育,沒想到政治環境的變遷產生了一批刁滑的政客與學官、甚至貪汙瀆職失德敗政的高階領導人士,讓台灣社會的價值觀面臨瓦解。
有人拿「宇昌」案對比「浩鼎」案,其實兩者有很大不同。因為涉及「宇昌」的是政客,涉及「浩鼎」的則是讀書人,也就是「士」,士要比政客有更高的德望,或者說,羞恥之心更高一些。政客憑的是一張嘴,可以口蜜腹劍、硬拗到底,還可以後謊圓前謊;但是士不同,《論語》說:士要「志於道」,要「行己有恥」,要「言必信,行必果」,因為士的角色「任重而道遠」。
《聖經》有云:「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孫運璿沒有工研院的股票,卻使中國人在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及時在台灣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他這位政治家甘於貧乏,使我們這一代得以富足。
(中國時報)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