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經建會劉憶如以一紙錯誤的文件誣告蔡英文違反旋轉門條款,一群名嘴跟著窮追猛打,將發明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等生技學者扯入其中。最後何大一心灰意冷,離開台灣。但事過境遷,特偵組已查無不法偵結,宇昌公司改名中裕之後所研發出的愛滋新藥也證明了自己的身價,台灣卻永遠少了一位頂尖學者。
類似的情況現在再度上演 ─ 浩鼎案在沒有任何顯著的違法事證下,媒體緊抓著翁啟惠的女兒翁郁琇持有股份這件事情不放,以說謊、隱瞞的道德瑕疵痛斥翁啟惠違反學術中立為己牟利,彷彿他已經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但對科學家來說來說,以自己的技術賺錢有何不可?
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張景森便引用臉友文章力挺翁啟惠,表示台灣就是欠缺一套讓科學家可以合法大方以自己的技術換取應得的回報的法律制度。
民進黨不敢出面力挺翁啟惠院長,怯戰與避戰,任憑國民黨對一個攸關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重要的科學家用泛道德論攻擊修理,完全無視於他畢生研究的科研成果,屬 於他的,接受他指導諮詢的產品研究開發,任何企業與機構要運用,本來就該付出該有的權利代價,合情合理,任何股權分派,也有國際間企業估值與股權分配上的商業規則。
企業應該公開的給,翁院長也應該大方的接受股份。誰說科學家研究,就應該一輩子無償付出,台灣對他人過去 30 年研究成果就可以全納為己有。唯一的瑕疵,或許就是透過女兒獲得此份應得的報酬,顯得有點矯情。
用這樣的政治手段羞辱一個具國際聲譽的科學家,摧毀一個台灣剛起步的生技產業,就是讓人看不過去。台灣民眾也要知道,這世界不是只有政治看法,也要能理解科學角度與商業視角。 台灣要走向國際,又任憑這些走不出國門的政治人物,用他們的原始叢林規則,惡鬥具有國際聲譽,為台灣帶來科研成就,創造未來數兆以上產值新產業契機的科學家,斷送台灣的產業發展契機。 他們阻斷的,是許多海外優秀台灣科學家想回台貢獻與發揮長才的善念。未來這些人,或許有前車之鑑選擇留在美國與歐洲的科學研究機構心無旁騖的研究,等著別人捧著大把權利金與研究經費為別人作嫁,也不願涉入這種政治叢林法則運作下的台灣。
以翁啟惠出版超過 700 篇學術論文與掌握上百項專利的背景,要決心賺錢的話能拿到的覺得不只浩鼎案能拿到的利潤。但台灣人就是矯情,覺得學者就是該要清高地專注在研究上,賺錢反而是種罪惡,所以就任憑政治惡鬥凌駕科學與商業。過去我們已經趕走了一個何大一,現在我們又想把翁啟惠給趕跑。有了這兩個慘痛的案例,以後我們還能延攬任何海外人才回來研究嗎?
(首圖來源:天下雜誌。)
延伸閱讀:
連利益迴避都不懂,翁啟惠去職已是板上釘釘,但你有想過為什麼浩鼎會成為一連串政治事件的颱風眼嗎?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