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由法廣中文部提供法廣《環境與發展》報導 : 中國大陸國務院1月27日首次發表《中國大陸的核應急》白皮書,公開承認目前「面對核能事業發展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大陸核應急在技術、裝備、人才、能力、標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據報道,在北京出席白皮書發布會的中國大陸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曾經表示:「台山核電建設,EPR機組的建設略有推遲,這是屬實的,為什麼推遲,把核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只要有問題,就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再進行後續的工作。」而幾乎就在同一天,負責投資興建台山核電站的中廣核集團發表公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台山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安全、質量和進度控制良好,全年重要里程碑按計畫如期完成,目前1號機組已經成為全球首台開始冷態功能試驗的三代核電技術EPR機組並全面進入系統聯調階段,2號機組處於安裝高峰期。在外界看來,這標誌着中國大陸自主建設三代核電技術能力穩居世界前列。」點擊收聽本專題
![*]()
中廣核集團在一週以後再度確認了上述消息,並且強調說,正繼續與法國的電力集團談判合資在英國建造核電廠的計畫。然而,台山核電站採用的尚未有成功經驗的法國第三代核電技術。同類核電站的技術成熟性在法國國內也引發巨大爭議。
法國核安全局曾經對核電站鍋爐的質量安全提出嚴厲警告,中廣核的上述聲明引發香港反核組織的強烈關注。因為台山核電站距離香港國際機場只有100公里,並且擁有兩台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75萬千瓦的核電機組,香港公共專業聯盟創會主席及現任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近日在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標題是: 台山矛盾為中國大陸核電安全拉向警號。
本台就台山核電站以及中國大陸核電安全問題對他進行了電話採訪。
法廣:黎廣德先生,您好。首先請您簡單地介紹一下為何對中國大陸的核電問題如此關注?
黎廣德: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關注中國大陸的核問題。這是因為我有一個雙重身份,我自己就是工程師,同時也是香港最悠久的環保組織長春社的成員。所以,當年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啟動時,我們曾經發動簽署了有一百萬人簽名的抗議書,這在今天依然是簽署人最多的一次抗議活動。
法廣:您近日發表的這篇文章主要是對中國大陸的核電安全拉響警鐘。我們記得,中國大陸當局在福島核事故之後叫停了所有的核電站修建計畫,並且對中國大陸已建的核電站進行了安全評估,您了解這些評估的具體結果嗎?
黎廣德:中國大陸核電部門確實出了一個核安全報告。但是,報告的內容十分模糊。大致內容是應該加強安全措施,並且要逐步恢復 。而並沒有對核安全問題作出認真的檢討。這也是為什麼有必要對中國大陸核安全問題提出警告 的原因。因為,中國大陸的核安全透明度低,除了問題之後外界根本就不知道。台山的核電站的修建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因為,台山核電站出了問題之後,外界要從法國核安全局那裡才能獲得信息。去年四月,法國正在修建的同類核反應堆檢測後顯示質量不達標之後,法國方面才向中方作出了通報。而且,去年四月以後,法國核安全部門官員隨即到中國大陸與中廣核進行了洽談,但是,要等待今年一月,中國大陸國務院才勉強地承認說遇到安全問題。所以,在核電領域中國大陸公眾沒有知情權,這一其一。其二是台山核問題顯示中國大陸的核安全部門完全缺乏把握安全關的能力。因為出了問題還需由法國來通告,為什麼中國大陸的核安全部門未能自己檢測出問題?由此引發的問題是:中國大陸核安全局對其他二十五個正在修建的反應堆是否有能力把關?因為,其他的反應堆沒有法國人的參與,也許出了問題之後,外界根本就不知道。第三,中國大陸的核電監管部門缺乏獨立性以及權威性。也就是開發核電的與監管核電安全的往往都是一家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也早已指出核電安全部門缺乏獨立性。最新的事件又顯示,中廣核既然能夠無視國務院的暫定建設的決定,公然同監管方唱反調,這就令人產生疑問:國務院國家核安全局是否形同虛設?
法廣: 雖然您以上質疑十分合理,但是,中國大陸自八十年代開始開發核電工業以來,並沒有發生嚴重的核事故。這是否足以說明中國大陸核安全監管並不是那麼糟糕?
黎廣德: 對,但是,中國大陸的核安全到目前為止相對良好的記錄並不能夠成為對未來的預測。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大陸只有不到十個核電站在運作。而今天中國大陸要落實全球最大的核電計畫,一下子要修建超過五十個核電站,監管人員一定難以應對。所以,我的文章強調的不僅僅是一個台山的問題,而是整個的中國大陸都將進入核電監管的空檔期,所以這對中國大陸全國的核安全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
楊眉/法廣記者採訪報導)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