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蘋果日報】人渣文本:台灣怎還允許雙重國籍? (5494)

$
0
0

我相信你也碰過這樣的場景:從國外回台的僑民,誇誇而談子女在國外的求學與發展成就,並期許自家晚輩好好融入當地,取得該國國籍,別回台灣了。但一轉頭,這人就開始吐槽台灣,罵說為什麼台灣人不好好當中國人,搞什麼台獨咧?

這種人數量之多,已不用我具體指名,相信大家都有機會接觸到,過年期間的台北各大餐廳裡頭特別常見。這種人是時代的悲劇,但現在也差不多到這悲劇該落幕時候了。那該怎麼做呢?
就從實質禁止雙重國籍開始吧,搞清楚大家到底是哪國人。
在大選改變台灣政治結構之後,大家最關心的正義問題,還是關於白色恐怖的「轉型正義」。但「正義」不只有轉型正義,台灣當前最大的病灶還是「階級」方面的不平等。
階級方面的改革千絲萬縷,但要啟動重分配流程,首重「斷其後路」:總不能一推動什麼改革,相關人等就拿著外國護照跑了吧。這不是「打藍不打綠」,藍綠都有政經權貴,有錢有勢,就容易變成外國人,所以禁止雙重國籍不是藍綠之爭,而是階級正義問題。
台灣默許雙重國籍有其時代背景。因為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不睜一眼閉一眼,人才早跑光了,「中華民國在台灣」也無法獲得那麼多僑民的支持。 但現在主客觀環境轉變,過去容許人民持有雙重國籍的情境已差不多消失,該是做決定的時刻了。
當某人有了雙重國籍,一旦台灣方面有好處時,他就是台灣人,若台灣沒好處時,他就說自己是外國人,跑得比誰都快。責任義務盡得不完全,權利好處卻不會少。
要實質禁止雙重國籍,就除了立法明令禁止國民持有他國護照外,如果經檢舉查獲有雙重國籍者,需在短期內(如一或三個月內)選擇放棄其一。曾有中華民國護照卻選擇放棄者,可以轉持永久居留證,其在台灣的求學、工作、居住的權益仍有一定保障。當然,選擇放棄台灣籍者,就要承擔較高的稅負,享受較少的社會福利。
簡單來講,要當公民,只能當一國公民。你要當美國人還是台灣人,請擇一,以確定你的責任義務。
這在倫理上至少有幾點正面意義:
第一,在人身上沒有退路,對於台灣存亡有一體感受,也會認真思考台灣的發展與未來,不會以竭澤而漁的方式來謀取個人利益。
現在許多持雙護照的人,進出台灣,只是要享受社會福利,卻沒有稅收貢獻。或是只回台投票,在不需負擔投票後果的狀況下,常是基於個人利益而投,其政治意向對於永續發展的政體來說是種傷害。人人都能對台灣政治發表意見,但只有公民的意志應該成為影響台灣的真正力量,因為他們的決定將反饋到自身之上。
第二,建構明確的權利義務差別,以突顯台灣公民身份的價值。台灣公民可以享有有較低的稅率與健保負擔,持外國籍但享永久居留權者,可繼續現有的在台工作,但稅負較高,健保也貴。如果沒有差別,那所有台灣公民只要有能力,就有可能選擇繞跑。
第三,在台灣享有雙重國籍者,不論本省外省,多半是過去的優勢階級,才能出國讀書、做生意,進而有取得他國國籍的機會。雙重國籍會讓他們擁有的社會競爭優勢擴大,階級之間的障壁更難打破。確定只能擁有單一國籍,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破壞這種階級複製的背景條件,把更多權益保留給本國的中下階層,像是升學或獲得補助的機會。
台灣有太多高官貴冑、巨商大賈的本人與後代擁有外國籍,馬英九一堆家人都是美國人,蔡英文也不惶多讓。這種上層階級多是外國人的狀況,對一個獨立政體來說,完全不健康。
要實質禁止雙重國籍,必然會引起上層階級反彈,而許多自視開明的知識份子,也因為自身旅外求學、工作,而取得他國國籍,同樣可能會持抗拒的態度,因此反對此議的聲浪一定不小。像是可能主張這有違世界人權宣言,以及阻礙人才來台服務。
但台灣情境特殊,並非正常國家,許多政治與財經問題,特別是社會正義的問題,其成因背景都與雙重國籍制度有關。不在某種程度上釐清權利義務,只會造成不平等問題擴大。
此外,單一國籍制度不會妨礙台灣獲取跨國人才,嚴苛的外籍人士來台工作規定才是阻礙。如果只是想來工作,最高取得永久居留權即可,想要參與政治運作,並且負擔義務與享受福利,那才有取得公民權的必要。
台灣要建構一個真正民主國家,界線分明的單一國籍是獨有意義的。如果你也受夠了「明明一家都是美國人,卻要台灣人當中國人」的鳥事,那在這個議題上採取堅定的立場,就有其必要性。
更多人渣文本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