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yimg.com/bt/api/res/1.2/uNUDZoFiyYxDM5CydN0fAw--/YXBwaWQ9eW5ld3M7aD04MDt3PTYzMA--/http://media.zenfs.com/155/2011/05/04/society_102508.jpg)
世界上,任何一個發自人民的爭取民主行動,都值得支持。何況近在咫尺,多數台灣人不論吃喝玩樂或經商洽公都曾造訪,有過記憶和連結的香港。
所以不論出自理念、義憤或理解、同情,這段時間台灣不分朝野各界,聲援香港、關注香港,幾乎是全民運動。
但特別的是,聲援香港真普選的各種切入角度中,有個不時被提及且愈顯突出的論調,叫做「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種說法把香港和台灣做了某種超聯結,兩者被高度暗示像是脣齒相依的命運共同體,彷彿香港真普選成敗,隱喻了下一步台灣的覆滅與存亡。
坦白說,這邏輯很不通。
日 本人聲援佔中,不會說今日香港、明日日本,美國人支持真普選,也不曾說今日香港、明日美國;所有聲援香港的國家,清楚簡單標舉的,都是追求自由民主的普世 價值,不會也無須把自己角色如此嵌放進去。台灣和香港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截然不同,是個事實。即便它需要台灣人民不斷地捍衛,事實終究是事實。除非,我們 自認中華民國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除非,我們自行矮化台灣成為一個和香港等同的經濟特區;除非,我們一筆抹煞過去一票票投出來的總統馬英九、陳水扁和 李登輝,以及這些燃燒愛憎情仇、帶來期待失望、引發危機契機,但我們都深深參與形塑的過程。
再說香港和台灣的民主進程,不論發展程度和面 對的問題,也全然相異。這次香港一波波的佔中行動,他們自身與國際定義都是一場爭取民主的街頭運動。民主,對香港人來說,不論英國殖民時期或回歸中國後的 特區階段,都是從未享有的珍饈。也因此,既要爭取,港人期待,就該是真實不打折扣的投票權與提名權。
回看台灣,我們有著因不同歷史文化而 發展出的自我軌跡。很多人把香港的雨傘革命與今年初的台灣太陽花運動做比擬。事實上,除了時代感與科技化的運動面貌相仿,其餘鮮少相似之處。非要尋一尋比 一比,香港這次由政治人物和學生接棒抗爭的情勢,相似的也是二十四年前台灣那場野百合學運。在台灣政治與運動史上留下深刻銘記的1990年風雲,是首度出 現年輕人積極參與政治改革,進而推動終結萬年國會、間接促成之後總統直選的關鍵行動。惟今日台灣,在號稱不流血的寧靜革命、踉踉蹌蹌走過二十幾個年頭之 後,該面對也該自問的民主課題,其實是提升品質、尊重法治的昇化與深化。
理性的邏輯是這麼推演,但生活在島嶼台灣,也不至於真不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話背後,其實是因為憂慮感與危機感而自我投射的心態使然。
從 來,中國大陸沒放棄過以一國兩制統一台灣。許久未言明,不代表放棄;台灣不接受,也不代表他不能「想」。就在幾週前,習近平接棒後第一次對著台灣提及一國 兩制。這顯示儘管習近平上任後對台灣可以軟的更軟,但民族主義的鷹派強硬色彩也讓他在需要硬的時候,即便待處理的國內外政經事務繁雜艱鉅,只要台獨或分離 言論抬頭升高,還是非要分神回頭說上幾句才甘心。習近平的言論,加上對待所謂「一國兩制櫥窗」--香港正在採取的行動,在在讓台灣部分聲援者產生「感同身 受」的憂心與憤慨。
然而面對問題,還是必須回到最務實的理性思考。
畢竟台灣不同於香港。香港問題不等同台灣問題。台灣民 主不會突然倒退二三十年,回到威權戒嚴狀態;一國兩制也不是中國想要就能如願以償。要打,得顧慮國際觀瞻尤其美國態度,要談,得要台灣2300萬人公投決 定。現階段的台灣政治運作狀態,沒有任何一位政治領導人和政黨可以或膽敢在片面、未經民意認可、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出賣台灣。除非,我們自己搞砸!
台灣問題不在中國大陸,在我們自己。
未 來這一兩年,是全球力圖振衰起敝的關鍵時刻。如果我們的總統依舊念茲在茲只求兩岸歷史定位,缺乏全面性經濟發展策略,以及獲取人民信任的論述能力;我們的 在野黨心心念念也只求贏得政黨輪替、鬥爭擺爛、一味與中國為敵。很可能改革契機流失、國力衰退虛耗、兩岸落差更大,政府只能更仰賴中國讓利,企業民間不論 情願與否只好一窩蜂更往大陸發展,那才真是台灣莫大的諷刺!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還是「今日台灣、明日中國」?至少在優質民主和小而精實的國力上,我們曾經有過的志氣與自信,今何在?說到底,不談演變中國的夜郎自大,面對中國我們可以握有手中最可靠的籌碼,正在於此。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