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中學於日前於行政會議通過,休業式廢除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程序,本周三休業式(1月20日)也順利落幕,但引起許多討論。校內外有許多肯定的聲音,也有部分批評政治介入校園。但筆者認為,此舉只是校園去政治化的開始,也是社會轉型正義的一步。
本校始業式與休業式程序是禮成後,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唱國歌、頒獎與各處室報告等等。原先之典禮地點為體育館,集合與結束後之疏散還要分年級進行,相當費時。「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這項程序,我認為有幾項問題:第一,對旗幟與肖像行禮,是一種服從權威與圖騰崇拜。民主國家不會要求人民表現出對國家符號的強烈認同,此種表態之要求係「國家主義」、「國粹主義」,常常在極權國家與戰時出現,要求表現出對於統治者之忠誠,如參加「敢死隊」,就是出自這樣的背景與培養。第二,國旗、國父都是政治圖騰,而敬禮是一種政治表態,對威權政治表態不應該出現在培養自主思考的校園。台灣邁向政治民主化,這種戒嚴時期的產物早該走入歷史,落實轉型正義。學聯會因此向校方提出廢止此項流程之建議,除訴求轉型正義之外,更強調簡化典禮流程,節省時間,以求減少爭議與增加成功之機會,這是學生自治的難處。校方也表認同,將典禮地點改至升旗用的戶外集合場進行的方式,因為戶外也沒有國父遺像,自然地解決這個問題。當日再加上減少的疏散時間,典禮也較平常至少提早半小時結束。學聯會在休業式前一天於臉書粉絲專頁上公布此消息,立刻在網路引起許多討論,除了創下學聯會臉書最高之觸及數(11萬)、讚數(1400)、分享次數(400),多數支持者認為進行轉型正義,節省無謂的時間消耗;部分反對者認為「幹掉國父」,失去國家,也批評學聯會黑箱作業。這樣的推動,是政治介入校園嗎?我認為不是,而是校園去政治化。當初會有這項流程,是戒嚴時期黨國體制下,將對於國家認同與黨國意識置入校園,進而讓這項流程被認為是一種正常。而現在將之除魅,只是回到正常狀態,實現轉型正義。學生自治,是為了更好的校園生活。不論是推動校園環境自由化、民主化,皆不能背離這項精神。不論是去年推動的校運會接力、服儀規定的修改,到此次的典禮程序修改建議,都是為了更好的校園生活。期盼在未來,各校學生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讓校園環境更加自由民主,迎向更好的校園生活。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