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Yahoo】王尚智:「看見台灣」的文化伴侶 (916)

$
0
0

「看見台灣」從電影影像畫面中浮出來了,令人期待將在10月4日成為一場跨越文化媒材的音樂會。

齊柏林把空中所見的台灣之美,捕捉落地,盡收於人們眼底,帶來無數的悸動與眼淚。當時台灣上空有一大片如祥雲般的感動,覆蓋人心。即使公認是台灣製造亂源最甚的政治到媒體,也幾乎無不歌頌、無不反省!

但台灣的人們其實擅長遺忘經歷過的感動,社會紛擾也依然繼續無情入心。於是倘若有其它音樂、文化或藝術的元素能攜手進入心海浮動,一起去「支撐」或「捍衛」那份對於台灣之美的深刻觸動,那將是意義非凡!

這次的音樂會是由已經移居台中,算是遠離娛樂音樂圈子的郭子重新出馬統籌執導,這是令我期待的關鍵因素之一。郭子,是少數我認為在台灣的音樂人之中,才華與創作力極少數強大到足以「打敗海峽對岸」的跨界文化人。

我雖然與郭子不認識,但長年來觀察他對於藝術的虛心不傲、尊重文化本質、聆聽大眾需求的創作性格非常鮮明。與其說他擅長導演「統籌」,倒不如說他能夠「真正萃取不同文化媒材的精華」!尤其,他不會像許多文化人總會強 將自己的創作意志,覆蓋在所有表演者本身的光芒之上,藉以攔截人們的目光,只為成就自己的名聲。

當然這次音樂會,還有許多跨界的表演者一起合作,都是抱持一種 純粹與參與的動機,試著用各自的藝術專業或文化形式,共同表達一場「看見台灣」之後的感動與美麗。當中有張惠妹、林慶台、陳苡萊的「歌聲」,還有電影音樂 總監何國杰重新編曲由長榮交響樂團演繹的「音樂」,再加上劉若瑀帶優人神鼓、何曉玫帶Meimage舞團的「肢體」。立體的文化符號與意象交織,可望帶來 另一種台灣獨特的「心跳聲」!

嚴格來說,近百人陣容的演出不大不小,是一場在華麗與樸素之間的規模。但看過製作人陳鎮川在這一屆金曲獎的設計創意中,展現出他讓人難忘的「美學思考品味」之後,如此一場對「看見台灣」的整合演繹,應該讓人放心也期待著了。

齊柏林的「看見台灣」之後,觸動很多人想為台灣做些什麼?但這份美好心意是無數飄浮的風信子難以著陸,因為台灣社會價值的土壤早已經酸化,除了不切實際的論辯,真的已經很難具體再去真正植根實踐些什麼了。而這也使得這次音樂會的跨界型態,成為守護這些憧憬與善念的一次立體結界,以藝術文化的活水,帶來某些深刻的滋養與安慰。參與音樂會的欣賞者本身,應該是最幸運及豐收的一群!

此外,倘若將視野拉高,從亞洲文化資本、創意與市場的角度,並且從這次音樂會的模式結構來看,這次「看見台灣--跨界音樂會」確實有機會成為電影之外,另一回單獨的「常駐作品」或「巡演作品」呢!

門票中提取三成捐給台灣的山地造林項目,也讓這次的跨界音樂會正式進入了某種「非營利」的新方向。於是,今後有沒有台灣任何縣市拿出「具體地點」,能夠合作發展或呈現出如同中國大陸「桂林劉三姐、杭州西湖印象」之類的文化項目經營型態?甚至進一步,能夠將表演常態整合,進入陸客赴台觀光的旅遊文化動線之中?相信應該已經是正在進行的規劃思考了。

我一直很喜歡齊柏林在「看見台灣」獲得巨大成功之後,至今身上沒有透露出名聲與財富的浮動氣味。或許,也正是這份「樸實純粹」,讓他當初飛翔在台灣的天空之上,因為鏡頭中的傷痛與感動,最終更因那份「天地之美」而虔誠向這片土地許下一份願望與實踐所換得的電影作品,能夠繼續「細水長流」的啟程出發,去觸動更多亞洲不同國度的人們,一邊凝視台灣的土地,也一邊同時思考自己的家園。

於是,毫無疑問在天空中獲得無數天使與菩薩祝福過的「看見台灣」,終於獲得從藝術文化中所萌生而出的一位微妙「伴侶」了!「看見台灣--跨界音樂會」今後應該也將註定,是以來自「台灣土地上的豐沛藝術文化」,正式向更多人們溫柔且壯烈的訴說台灣之美,並且與「看見台灣」的電影攜手分工,有機會後續展開另一階段的亞洲巡演之路吧!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