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ReNews/20151017/640_9b9e662a4e78f4a509c6bf1bc14937eb.jpg)
最近企業界很流行的一句話:「中國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正當台灣遭到中國紅色供應鏈襲擊之際,最近發生的兩個個案就很值得台灣省思。
一個是日月光在8月21日宣布非合意併購矽品,結果在公開標購的期限內,日月光斥資350億元,收足了矽品25%股權,逼得矽品林文伯必須與郭台銘結盟,來捍衛經營權,日月光看上矽品,據說只有一個理由,矽品太便宜!
日月光家族向以投資見長,當年日月光併環隆電器,後來這家公司在2012年以7.66人民幣在上海交易所掛牌,環隆電器改名環旭電子,是一家封測SIP大廠,環旭電子今年股價一度漲到54.18人民幣,最近跌到11.47人民幣,但與矽品產品很類似的環旭電子,目前P/E(本益比)仍高達52.61倍,對照矽品P/E不過10倍出頭,當然日月光的張虔生會對矽品「愛不釋手」。
另一宗受矚目的併購案是深圳的電子零組件廠風華高科,宣布要以每股29.8元收購晶片電阻二線廠光頡科技,光頡大股東聞訊都表示要加入應賣行列,溢價25.73%。風華高科是在深圳掛牌的老牌電子零組件廠,目前P/E高達56.07倍,要收購十幾倍本益比的光頡可說輕而易舉。
而先前,中國連接器大廠立訊精密以子公司拿下台灣宣德的經營權,立訊的P/E高達58.57倍,要吃下當時股價跌到個位數的宣德,一點也不難。從這幾個現象可以看到,股價太低,經營者有失去經營權的威脅,而台灣上市櫃公司本益比不合理的偏低,正好提供中資企業廉價買台灣的機會。
最近中華信評機構出具報告指出,中國紅色供應鏈夾帶「量」與「價」而來,企業挾政府資金低價搶市場,搶人才,同時拉大併購實力,全力拓展版圖,中國的企業創造一元的稅後純益,可以享有50元以上的股價,台灣企業只能反應10元,台灣這些年什麼都低,紅潮襲來,台灣人才與企業正全面遭到掏空的危機。
這些年,大陸的企業積極向台灣展開挖角,像晶電高階技術人員一口氣被挖角二百多人,最近IC設計,面板都遭到陸廠挖角的壓力,震撼最大的是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投效清華紫光,可能為中國擘劃DRAM大計。報載高啟全在南亞年薪1500萬台幣,跳槽紫光薪水可能拉高一○倍,很多中高階技術人才在台灣拿新台幣,跳槽到中國大陸變成人民幣,中國的高薪挖角,讓台灣很難招架。
除了挖角人才,中國買企業也享有得天獨厚優勢。過去一年,中國股市大漲,提供中國企業高本益比與高市值,即使是深滬股市六月以後大跌,但是P/E仍高得嚇人,像私有化展訊,銳迪科的清華紫光,目前P/E高達114倍,相較於聯發科目前P/E跌到10倍,同樣是手機晶片廠的競爭,台灣就處在十分不利地位。
而這個現象正在全面化,像中國上市面板廠京東方股價最近腰斬,但本益比仍高達38.3倍,但台灣的面板雙虎友達,群創股價都跌到面額附近,P/E不到10倍。台灣的友達,群創營收與獲利仍領先京東方一大截,但京東方市值984億人民幣,友達,群創市值只有千億台幣,台灣的面板業可能成為中國下一個收購的目標。
台灣的資本市場在成交量萎縮,週轉率下滑,本益比壓低之下,很多公司P/E都跌到10倍左右,此時面對中資企業平均五、六十倍本益比,台灣企業毫無招架之力,中資企業挾高P/E,高市值可以收購企業,收買高階人才,這是台灣眼前不得不克服的「低價風暴」。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