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Yahoo】汪培珽:只好讓你吵 (6134)

$
0
0

一家人在餐廳門口排隊,過了四十分鐘,終於從人龍尾排到了人龍頭。大大小小累得人仰馬翻,因為總共七口人,餐廳更難喬出位子來。

「我們來玩猜一猜的遊戲,」媽媽說。小孩的眼睛全都亮了起來。「你們猜還要等多久?」就在這時候,餐廳侍者來報,「裡面有位子了,正在收拾,馬上好。」請別高興的太早,那是安慰客人的說詞,我們又等了十五分鐘才入座。

媽媽向後看看人龍,跟四十分鐘前一樣長。她撇見身後的一位爸爸,身邊站了一個年約四歲的女孩。女孩手上正玩著手機上的遊戲。

媽媽轉頭問身邊快要十六歲的女兒,並示意她先瞧了小女孩一眼:「你以後會給你的小孩玩手機嗎?」

這個媽媽和女兒,過去的好幾年,時時刻刻都在上演拉鋸戰──女兒喜歡任何跟通訊有關的東西,但媽媽覺得那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是這個媽媽,你不敢這樣問。因為你怕孩子會趁這個假設的問題,反駁媽媽對自己的管教。但是這個媽媽不怕,她想知道女兒心裡是怎麼想的,不管答案如何,她不怕面對。

女兒說:「不會。」

這個媽媽有點驚訝,又直接跳過「為什麼不會」的問題,再問:

「但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父母給這麼小的小孩玩手機?」

女兒的答案繼續驚嚇她的媽媽。「因為他們怕小孩吵,或是自己不想陪小孩。所以給他們手機,自己就沒事了。」

天哪!這個女兒一語道破現代父母的弱點。

女兒接下來的話,才是讓這個媽媽最驚訝的地方:「因為你不怕我們吵,所以我們這麼多年都沒手機可玩。」她頓了頓,「但我以後有沒有這麼多耐心不怕小孩吵,我不知道。但我不會讓他們小小年紀就玩手機。」

原來,孩子自己有多讓大人抓狂,自己都知道。

***

一家人正在旅行,十二歲的兒子開始試探媽媽的底線,他想買一套電玩遊戲,但是這套電玩的分級是M,就是十七歲以下不宜。兒子老早知道自己不能買,但想利用旅行心情好,試試可否引起媽媽的「惻隱之心」。所以他只要逮到任何機會,就試著跟媽媽「說道理」:

「網上有人說那個分級不準確。」

「還有人說那個電玩根本不暴力。」

「而且聽說,殺人的血有個按鈕可以把它關掉,這樣就不暴力了。」

兒子試著從東說到西,再從南說到北,最後他的幽默感,差點就要說服媽媽了。

「媽媽,我是不是比其他的小孩成熟?我有沒有可能比別的小孩成熟三到五歲?」

要是換做其他父母,不是妥協,就是大吼一聲,用權威要小孩閉嘴。可是這個媽媽不。不論兒子怎麼說,她就把「年齡太小不適合接觸暴力」的道理,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回應孩子。

她既不嫌兒子囉唆,也不用難看的臉色來嚇退孩子。媽媽和兒子的拉鋸戰就這樣持續了兩個星期。假期中,親子間更有機會對話,於是兒子只要看到什麼跟電玩有關的東西,就會來上一番道理,想要說服媽媽。有一天,兒子應該是被媽媽打敗了,決定放棄,問:

「媽媽,你會覺得我很吵嗎?」

「會啊。」這個媽媽回答地理所當然。

「那你為什麼要讓我吵?」

「因為我不能讓你買,就只好讓你吵。」

我是從來不覺得姊姊弟弟吵,還是我心裡已經打定主意:我的工作就是要讓孩子吵呢。

弟弟一直吵著要買他不能買的東西,為什麼我不覺得厭煩呢?

因為我心裡同情他啊。

我知道他有多麼想要玩那個遊戲,我也恨不得那是他可以擁有的東西,但事實不是。

手機、電玩,是孩子可以用來「吵」父母的其中兩小項。我是寧願讓孩子吵死,也不會拿任何不適當的東西來搪塞孩子。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同理心,就是教養可以順利進行的關鍵,是孩子幫我發現的。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