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3.wp.com/image.thenewslens.com/wp-content/uploads/2015/09/12434676834_99762effb1_b.jpg?w=1024)
近年來,台灣中南部人口萎縮的問題屢屢登上新聞版面,中南部地區壯年人口外流,已經成為區域發展待解決的頭號問題。
不過,人口減少的問題不僅僅發生在中南部,在花東地區,甚至在首善之都台北,戶籍人口都呈現下滑跡象。以下利用行政院戶政司的鄉鎮市區人口資料(該資料採用最新的行政區劃分,舊有資料也已經作了縣市升級的合併計算),帶讀者了解台灣人口發展趨勢。
首先,我們把台灣20座縣市(不計人口過小的金門縣和連江縣)80年到103年的人口數,以80年為基準點繪製成圖:
多數縣市的103年人口數,與80年相比成長幅度不超過15%,不過有幾個縣市的成長幅度特別大:
桃園市是近年來人口成長最迅速的縣市,與80年相比幾乎成長五成,反映其作為大台北地區衛星都市及工商業發展快速。
如果把去年剛升格的桃園市和其他五都做比較,更能發現桃園市的人口成長趨勢有多麼不同:
台中市和新北市的人口比肩成長,高雄市和台南市在90年之後人口成長步調放緩。有趣的是,台北市戶籍人口在80年後多年萎縮,103年底還沒回到80年水準。
以下更細緻地觀察台北市各個行政區的人口變化,並且與台灣總人口成長軌跡(黑色虛線)做比較:
12個行政區中,只有內湖和文山區的人口成長曲線高於全國趨勢。其他行政區中,大安區的人口幾乎是24年間沒成長過,103年底人口數比80年少了一成。
將焦點轉向南部,我們來看看舊高雄市的人口發展趨勢與台北市有哪些不同:
高雄市的行政區人口發展呈現出非常大的反差:楠梓和左營區的人口在24年間大幅成長,左營區的成長幅度更高達八成;苓雅、前金、新興和鹽埕區人口數與80年相比,萎縮幅度則從兩成起跳,反映高雄的區域發展失衡問題,隱藏在高雄市整體人口不斷成長的數字之下。
我們再把觀察尺度放大,看看哪些縣市人口萎縮情況最嚴重:
臺東縣不僅僅是人口減少最快的縣市,減少的幅度也是遙遙領先的第一名,與其他人口萎縮的縣市集團有一段差距。
進一步觀察台東縣各行政區:
如果和高雄市相比,臺東縣各行政區人口發展趨勢較為一致,不過其中人口萎縮最嚴重的長濱鄉,103年底人口數幾乎比80年底大減四成;觀光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的蘭嶼鄉人口逆勢成長,比80年底激增近七成。
再回來看看其他人口不增反減的縣市:
嘉義縣、屏東縣、花蓮縣、雲林縣和臺東縣,是人口減少幅度最大的五座縣市,其中三座縣市在南部,兩座在東部。
用地圖的角度觀察鄉鎮市區人口變化,更能看出人口發展的地理樣貌:
相關文章: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