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調查一些國際上農業的資料,調查的資料越多,就越讓人感覺害怕,亞洲許多國家都已經進入國際農業佈局的成熟期,台灣因為缺少宏觀的國際農業佈局,反而一步一步退出國際市場。
糧食自給率?台灣要發生戰爭,斷源了都還沒斷糧。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講糧食自給率,糧食自給率是用來作為農產品貿易的依據,不是拿來拯救農地的依據,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32%左右,但究竟什麼原因造成那麼低呢?台灣的米與蛋類糧食自給率都是超過100%,蔬菜、果品、肉類都在80%以上,那麼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到底低在哪裡?
台灣耕地面積偏小,我們很難跟國際上大宗種植的國家競爭,然而我們在做的農業轉型,不就是要以己之長攻別人之短嗎?(資料照,記者王涵平攝)
低在穀類、薯類、糖、油籽類、乳品業,這些大多偏低價作物,台灣耕地面積偏小,我們很難跟國際上大宗種植的國家競爭,如果硬要推廣這些不是以己之短攻別人之長嗎?經濟本身就是一種分工了,我們更應該推廣我們優勢的農產業,如熱帶果樹、鮮食性好的瓜果類,而不是花錢補貼穀物作物。
而至於萬一戰爭沒糧食怎麼辦?台灣的公糧還有80萬噸夠吃8個月以上了,真的戰爭的話半個月天然氣就沒了,還不用到斷糧就先斷能源了,不用擔心斷糧的問題。
農業紙上談兵、缺乏國際佈局,再談十年都一樣
馬英九總統於99年提出了「黃金十年」的計畫,在農業方面農委會也提出了「黃金十年-樂活農業」。
裡面的內容就是三個目標跟四個策略:
1.提升產業競爭力,引領臺灣農業國際化
2.調整農業結構,整合資源加值發展
3.確保糧食安全,加強農產品安全
4.活化農業資源利用,確保永續發展
就讓基層寫寫老掉牙的內容,然後大家開始提計畫,對於農產業的國際佈局只有空洞。
領導著媒體話語權的文青勢力依舊沈醉於有機救世界、友善愛地球;跟不上時代進步的農經學者則畫虎類犬的拿著「地產地銷」四處推廣;脫離現實農產業的農藝學者就拿著「糧食自給率」當神主位,神功無敵。
就這樣虛度年華之後,現在台灣對日的農產品輸出金額,還輸給南美洲的祕魯。東南亞的國家,才幾年的時間,在日本的毛豆市場的市佔率就只輸台灣14%的差距,還贏過中國。
文青不是不好,但沒有專業卻領導話語權,後果就是讓農業遭殃,還不如學學柯P有點自覺!(翻攝自影片)
日本面臨TPP的挑戰,很清楚必須踏出去,清楚定位日本農產品在國際的特色,如米與米加工產業,2014年的輸出產值約193億日幣,日本就訂立在2020年達到600億日幣輸出產值的目標,而以高價米、日本清酒、米食加工品(如米果等)為主要產品,創造亞洲地區對日本米與米加工產品的需求。而不是講講強化農產品全球佈局,開創新市場與創造新商機,這些空話,缺少明確的目標跟佈局與設定。
不懂台灣農業能力,怎能為台灣農業帶來獲利?
現在東亞流通的白肉火龍果,幾乎都是台灣人育出來的品種,我們有很強的品種選育能力,卻缺乏國際佈局的能力。火龍果在日本的外銷市場,台灣被越南打得唏哩花啦,檢疫是台灣去開的,然後市佔率在四年內被越南打趴。越南是一個農業先進的國家嗎?越南政府有能力控管火龍果產業做外銷嗎?台灣被越南打趴不覺得很奇怪嗎?
越南火龍果供應鏈。(取自作者臉書)
還是用老掉牙的理論,說那都是台灣人去越南種植,然後回來打台灣,台灣人真的有這麼強的管控能力嗎?越南政府就是清楚他們沒有宏觀的佈局跟生產控管的能力,他們願意接受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找國際公司進行生產與銷售佈局管理,建構整個系統與佈局,扶持產業,分享利潤。2003年的時候,越南的火龍果外銷產值約台幣1.7億,直到2014年火龍果外銷中國產值達159億,反觀台灣,2003年的時候,火龍果外銷產值約台幣0.035億,而2014年火龍果外銷中國產值0.14億。
十年後越南的火龍果創造出高產值,而台灣現在卻產量過剩。為什麼人家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火龍果不夠賣,我們也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卻賣不完呢?(資料照,記者劉濱銓攝)
果然是黃金十年與黃土十年。
十年後越南的火龍果創造出這麼高的產值,而我們現在產量過剩,農糧署一直呼籲民眾不要再種了。為什麼人家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火龍果不夠賣,我們也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卻賣不完呢?才過了五年,黃土十年就不夠夯了,現在改推農業4.0,台灣農村3G覆蓋率高,都可以拿出來當成是邁向4.0的優勢,有時候看看農委會下屬單位提的那些計畫,真讓人感覺悲從中來!!!
本文授權整理轉載自臉書:Lin bay 很 油-黃金十年?黃土十年?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網粉絲團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