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到是學生們以及年輕人們最活躍想往外跑的季節,而這段日子以來國內也常發生一些意外,包括溺水甚而像「八仙塵爆」如此不幸事件,也有學生登山之意外…此殊令人感嘆與傷感!
台灣是個島國又有2/3以上的國土是森林與高山,有山有海,但似乎如何與之共生,甚而如何能學會親近它、享受它並繼而保護它,這門「功課」卻一直不在正規的教育體制中。
蘭嶼達悟族生來就知道如何與海共生、如何游泳、如何造舟、如何捕魚。昔日如阿美族、賽夏族、魯凱族、太魯閣族…等,在傳統生活教育中就知道如何與山為伍、如何敬山、如何愛山。但轉化為現今之教育體制後,為了升學、為了安全、為了減少麻煩、意外與糾紛…遠足取消了、登山課取消了、連騎自行車在都會區學校都禁止;畢業旅行成了形式化的「坐雙層巴士遊台灣」或逛「夢工場」、「三六九主題樂園」、及各種「商業化的Mall」。
從小應讓小孩多接觸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並與之共生共存,郭瓊瑩攝。
儘管仍有少數「森林小學」式教育單位會帶學生泛舟、溯溪、划獨木舟、登玉山(或百嶽)、騎車環島…但這仍屬少數中之少數。
我們的孩子從小在社會價值觀之保護傘或錯誤的價值觀引導下,不會「玩」、不知如何玩、不懂得玩中之風險、也不了解玩中之知識學習精義。也因此多以都市生活觀點看大自然,走出都會區,以為到處會有7-11可以補給、走入山林以為一定日麗風和;殊不知台灣高山氣象萬千即使是郊山、海邊也因地形地勢特性,有各種潛在危險但也相對具高度吸引力。也因此各種荒野之應變能力薄弱甚而匱乏—除了不諳水性,不知陰濕處石頭會長青苔會滑、不知走入荒野山徑不能噴香水、不能帶入噪音而影響或干擾野生動物之棲地,這些對了解的人是常識,但對大多數人卻是一門必須重新學習的專業知識與應變技巧。
探索大自然包括山林、地質景觀等均是「自然課程」之戶外教室,郭瓊瑩攝。
在國外,「戶外遊憩」(Outdoor Recreation)是國家培育國民的一門重要「通識課程」—美國在1970年代更由聯邦政府通過了一個「Recreation Imperative」之推展國民遊憩知能與技能之緊急方案,主要係期通過各種教育方式,提昇國民會玩且知道「玩」背後之科學、醫學與社會文化意義。日本亦在1980年代推動國民修養村,建置各種國民休閒旅遊之場所與訓練機制,也期提昇國人與大自然共存共享的知能與興趣。
英國小學之「遊戲」課程鼓勵孩童作適度之探險與探索,劉孝儀攝。
鼓勵孩童在玩中「運動」以及共同參與環境藝術創作也是另一種「好玩」的體驗。郭瓊瑩(左)、徐宜歆(右)攝。
而在台灣,政府雖以致力推動國民「觀光」、「旅遊」,但「戶外遊憩」卻一直未被正視。「玩」並不只是觀光消費,而是一門學問。此時不禁懷念起昔時「救國團」之各種營隊如中橫健行營、戰鬥營、玉山營也有合歡山滑雪營、離島體驗營…等。雖然昔時戶外環境設備未若今日之方便與舒適,但就「教育」本質而言,這些營隊之經營是正向的、積極的、健康的。
校外教學或體驗營應以推展國民遊憩知能與技能為本質,郭瓊瑩攝。
透過夏令營或季節性「運動休閒」課程可以教導孩童如何正確親水,王姵琪攝。
今日國內業界也推動了許多海外遊學團,但對自己所生長之土地、山、海、河、鄉野之教育經營卻很闕如。
在2006年台灣推動了千里步道運動,鼓勵國人走入山徑接觸台灣美麗的山林,近年自行車運動亦方興未艾,但除此之外,是否登山、游泳、潛水、衝浪、泛舟(包括風帆、獨木舟…),這些活動是否也可納入正規教育一環?
政府應多推廣戶外遊憩活動並納入教學讓國民對自然環境深入了解,郭瓊瑩攝。
在資訊化時代,許多宅男宅女之所以對接觸外界沒興趣除係個別個性外,在其養成過程中或許學校、家庭也都疏忽了教他(她)們「玩」的重要性,以及教他(她)們如何透過玩,舒壓與釋放精力。
單車休閒活動生活化,家人共同參與有助於活絡親子關係,郭瓊瑩攝。
家長們應引導小孩如何透過玩、觀察、體驗大自然,以健康方式釋放壓力或提昇其對環境變化之敏銳度,郭瓊瑩攝。
而今或因社會結構變遷,當「家庭」在「戶外遊憩」或如何「玩」這門課無法勝任時,學校與社會上各種NGO或NPO亦更有責任承擔此新的教育任務。未來,是否「體育課」可以拓展為「運動休閒課」融入更多與現實環境相關之健身、養生與戶外遊憩體驗、舒壓與療癒等之多元課程,讓學生自小到大有更多介面與大自然接觸。
除了學校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應亦多融入相關體驗課程增加親子共同體驗大自然認識大自然的機會,王姵琪攝。
愛「玩」的孩子不能以傳統價值觀貼標籤說愛玩是負面的。會玩、愛玩、懂得玩更是激發創造力與求生競爭力之泉源。會玩,則其與環境互動之選擇性必多,也得以學會如何因應不同環境風險。而更重要的是能自「玩」的過程中再發展出創造力。是以健康的休閒遊憩活動(Recreation)是可以臻至生命的再造(Re-Creation)能量的。
日本民間有設立訓練各種戶外活動之「登山教室」也有訓練潛水的「國際潛水教室」提供多元戶外遊憩教育。圖片來源:マウンティンゴリラ登山学校、ADS国際ダイビングスクール協会。
這門未開的課,是否有補課的機會?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