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商業周刊】黃世宜:英文系沒前途?為什麼台灣在培養人才前,從沒想過學生畢 業後的死活 (7814)

$
0
0
攝影者:許世穎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英文系沒前途?17系所改名、停招」,烏鴉嘴說句實話,台灣的英文系只會越來越沒有前途。

問題不是在英文系本身,而是台灣的文學院制度本身就有問題,一開始就把學生丟到井裡,還能希望人家學會航海的本事嗎?

語言能力只是一種工具。語言必須要跟其他的專業領域相互應用,才有意義。在瑞士的文學院,你不可能只讀一個英文系或德文系或法文系。你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專長去找其他的輔助科系,如新聞,心理,教育之類,讓自己的語言能力跟社會生活應用產生連結,才能活得下去。

不接軌的制度,如何和國際競爭?

再談台灣學生是否可以在現今學院制度之下,自力向上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

以前在台灣讀高師大的時候,我本身是英語系的學生。但是,除了英語系本科之外,我也選了國文系、美術系的課。另外,還自己課後去學法文。

我應該不算是「太懶」的大學生吧?

不過,當時選這一些科系,純粹是出於個人愛好,連一點為了競爭求生存的意識都沒有。就只是簡單喜歡而已,並非出自任何一位文學院老骨頭的提醒。

選國文系的課,就單單只是因為,那一陣子我迷上歌仔戲和昆曲,喜歡細細品味傳統戲曲劇本裡面的盪氣迴腸罷了。

選美術系的課,就單單只是因為,那一陣子我迷上看美術展,對藝術品鑑賞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課後學法文,就單單只是因為,我喜歡上了法國小說和法國電影。

<簡單喜歡,可以是一件很純粹的事情,我也不後悔過。但有時候,現實就是會給簡單喜歡來一點考驗。

比如,等我要申請瑞士大學文學院研究所,在做學分認證的時候,就非常吃虧。因為在瑞士文學院,你本來就應該要有三項專修領域,而我在台灣卻只有一種英語系。好,有修過國文系又怎麼樣?有修過美術系的課又怎麼樣?在國際競爭時,不接軌的制度,就是可以把當年所有的簡單喜歡,純粹理想,通通摔個粉碎。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