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文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中國時報】王尚智:媒體評論-新聞採訪車,再見了 (1604)

$
0
0

電視台記者出門陣仗中,除了引人注目的攝影機與麥克風,時而戛然抵達、又隨時呼嘯而去的新聞採訪車,是傳統上的一大招搖。採訪車的車身兩側噴貼耀眼的電視台標,穿梭城市的樓廈與街道,代表著媒體屬性中的一種高階與華貴。

許多年輕學子之所以嚮往電視台工作,經常反倒是因為看到了採訪車的這般街頭印象:電視台記者或酷或美的戴著墨鏡走出來,慢動作在年輕心頭投射出某種電視新聞工作的期待與幻想。於是擠破頭死命非要考進電視台不可!儘管後來才會明白,如今電視記者的實質處境更接近苦命勞工,縱使兼任播報或當小主管的月薪想超過10萬元也極端不容易。

台灣有錢有勢的黨政軍老三台時代,新聞採訪車與司機,原先均是電視台自購且為編制內聘。直到90年代初,因為幾起司機喝酒鬧事風波與重大違規爭議,才陸續改向租車公司簽約,人車薪資管理正式改為外聘。即使如此,採訪車的司機駕駛,長久以來仍然普遍被視為電視採訪團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任何資深電視記者出身,記憶中那些瘋狂趕路為了「搶頭條」的採訪戰當中,必然都有「幾乎來不及了」的代表作!而採訪車司機正在冷靜飛速狂奔甚至不惜違規,而自己在車內預先寫好稿子,正汗流浹背的手持麥克風,由攝影記者協助一起緊張提前配音的「三人戰績」的難忘場景。

直到最近,終於傳出有電視台準備徹底裁撤「新聞採訪車」,完全代之以「計程車車隊」!純粹若就成本支出而言,一輛採訪車包含司機每月薪資加上車租維修保險平均10萬左右,雖然遠比過去「自購自聘」要合算省事許多。但若要與上車下車完全可以「銀貨兩訖」的計程車相比,數字精算上確實仍可掐省出不少。

以目前新聞台平均都有20部左右的採訪車來算,連同油費、加班費在內的採訪車總成本每年可能高達3000萬。電視台決策高層,歷來若不是對此真的想要動刀省錢,往往難免也可以在簽約議價時要求點好處!租車公司長年汰換車輛,畢竟是各廠牌車商的一大金主。電視台高層諸多私人總能夠輕鬆「換好車」,當然也是其來有自。

真正的原因,當然還是新聞工作環境已經丕變,電視記者與電視新聞「越發不值錢」了!來自網路社群與免費視頻,在電視頻道中的比重越來越高。記者親自去拍攝採訪、配音剪輯遭遇了嚴重排擠。辛苦跑出來的一條新聞,在編輯台眼中可能還不如網路直接抓來同樣的路人報導有趣。而這也是台灣各家電視台今年幾波下來,包括「資遣」資深高階人員、「檢討」新聞KPI指標,乃至包括「裁撤」採訪車在內的核心原因。

只講數字只看錢,電視新聞今後的發展路子其實也不必感嘆。今後大熱天看到狼狽站在街頭,揮手等著叫車的電視台記者們,我們都應該對此同情並且逐漸習慣。(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中國時報)



原文連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87

Trending Articles